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部單位主管例行新聞說明會紀要---拉美司

  • 發布時間:2018-09-13
  • 資料來源:公眾外交協調會

※單位主管新聞說明會紀要:
一、時 間:107年9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時30分
二、地 點:外交部一樓新聞中心
三、主持人: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兼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
四、出席者: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司長俞大㵢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司長俞大㵢報告:
一、重要外賓來訪--瓜地馬拉共和國國會議長阿爾蘇夫婦應邀訪臺

(一) 瓜地馬拉共和國國會議長阿爾蘇(Álvaro Arzú Escobar)夫婦訪團一行4人應外交部邀請,於本(107)年9月2日至6日率團訪臺。期間除晉見蔡英文總統外,也拜會立法院蘇嘉全院長、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並接受立法院蘇院長及外交部次長劉德立款宴;另外也參訪國立故宮博物院、自由廣場、臺北捷運行控中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文經建設。

(二) 外交部與瓜地馬拉共和國邦誼篤睦,雙邊關係良好。雙方在基礎建設、公共衛生、教育、中小企業創新輔導及農竹產業等領域合作密切,阿爾蘇議長此行來訪,有助進一步深化臺瓜邦誼與經貿合作關係。

二、 持續推動各項合作及交流計畫:

(一) 駐巴拉圭大使館舉辦水產養殖及蘭花栽培講座

1. 為協助我旅居巴拉圭的臺商拓展經營觸角及增進轉型技術,駐巴拉圭大使館與旅巴拉圭臺灣商會合作於本年9月1日舉辦「水產養殖及蘭花栽培講座」,百餘位參與的臺商均給予高度評價。

2. 本次座談活動是由駐巴拉圭技術團多位專家主講,分享有關輔導巴國水產與花卉蔬菜計畫現況及成果,並介紹臺商進入巴國具經濟潛力之專有魚蝦(吳郭魚、淡水白鯧、虎皮鴨嘴及白蝦)養殖、蝴蝶蘭與水耕蔬菜栽培產業所需技術、資金及心理調適等專業意見與資訊。本案除可增進當地臺商投資轉型的參考外,也有助深化臺巴兩國經貿合作關係。

(二) 駐尼加拉瓜大使館辦理臺灣技術團菜豆計畫新品種發表會

1. 駐尼加拉瓜大使館於本年8月22日在尼國農牧科技署(INTA)菜豆試驗中心舉行由我駐尼加拉瓜技術團「菜豆計畫」研發的新菜豆品種「Rojo Extrema Sequia」發表會,尼國農牧部、青年部、各地豆農及我駐尼國大使館及技術團同仁等200餘人與會觀禮。

2. 尼國農牧科技署(INTA)署長Claudia Cárdenas表示,全球氣候變遷及糧食安全問題對許多國家的農業發展影響越來越大,由臺灣駐尼國技術團所研發的菜豆品種Rojo Extrema Sequia抗旱、耐濕、抗病毒,對尼國解決糧食安全及菜豆農業發展幫助甚大,特代表尼國政府向我國政府及技術團隊表達感謝。

3. 臺尼目前有稻種、煮食蕉、菜豆及竹產業4項技術合作計畫,菜豆計畫自105年5月啟動至今,已完成水井建設、開發3個新品種、設立210處種子銀行、生產54公噸良種,協助提升尼國菜豆產量達270公噸,也辦理650場農民訓練班,累計11,500位農民參與,我於尼國進行的各項合作計畫成果豐碩,深獲尼國政府及農民高度肯定。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司長俞大㵢答詢:
一、(一)請問我方援助海地基礎建設電網計畫,目前進度如何?(二)除了電網技術人員外,是否有派遣其他專業人力?(自由時報呂伊萱小姐)
答:
(一) 海地總統摩伊士本(107)年6月間訪臺時曾表示希望我國協助解決該國缺電問題,訪問後一週我國即派遣技術人員赴海國實地考察及深度評估,並將在海地政府與我國銀行完成貸款合約簽訂後,舉行動土儀式。
(二) 海地總統6月訪臺時與蔡總統簽署聯合公報,內容提及基礎建設、農業、交通等項目,我國現有一組專業人員刻在海地進行相關建設可行性評估,並提供意見供海地政府參考。另外也有其他國家刻正協助海地震災後重建,例如糧食安全等項目,所以即使非由我方承做,至少我方可提供專業意見。

二、(一)請問我與海地如何就該電網計畫進行合作?(二)請問臺、海雙方是否已經簽約?(中央社侯姿瑩 小姐、葉允凱先生)
答:
(一) 該計畫由海地政府向我方銀行貸款並由我國廠商承建相關基礎設施,目前是由臺灣電力公司派遣顧問,並由我海外工程公司(OECC)承建,貸款金額為1.5億美元。
(二) 本案尚未簽約,待貸款合約簽訂後,將會儘快動工。

三、(一)請問該計畫是否會於年底前動工?將由我國哪家銀行承作貸款?(二)請問海地將如何還款?有無還款期限?(蘋果日報陳培煌先生、中央社葉允凱先生)
答:
(一) 此為目前規畫,因為海地月前內閣改組,人事異動使該計畫稍有延宕,但目前一切進行順利。至於貸款部分是由我輸出入銀行承做。
(二) 還款方式由海地與該銀行洽談。

四、 (一)我國與薩爾瓦多斷交,請問目前撤館進度為何?是否能在本(9)月底前完成撤館?(二)另請問薩國駐我國大使館撤離情形?(三)與薩國斷交後,我國相關外交資源及原與薩方的合作計畫是否將重新分配至其他邦交國,例如尼加拉瓜?(中央社侯姿瑩小姐、自由呂伊萱小姐)
答:
(一) 目前撤館工作正在進行中。因撤館須處理多項後續業務如房舍、車輛、相關技術人員配置等,依國際慣例大約需一個月至45日。
(二) 薩國駐我國大使館人員有限,目前應已完成撤離。另有關薩國撤館細節宜由外交部禮賓處說明。
(三) 尼國確有向我方表達相關期盼,目前我們正在評估將適合尼國的合作計畫移轉至當地執行的可行性。

五、 請問我駐瓜地馬拉大使是否準備退休?(蘋果日報陳培煌先生)
答:目前無相關人事異動規畫。


※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兼發言人李憲章答詢:

一、關於日本「慰安婦之真相國民運動組織」幹事藤井實彥因踹慰安婦雕像辭職,且該團體也發表道歉一事,請問外交部有何回應?(華視張之晴小姐)

答:該團體已誠摯向我國人道歉。至於藤井後續能否入境的議題,外交部將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等部會查證結果配合辦理,希望本次風波儘快平息。

二、(一)日前傳出「中梵教務協議」可能在10月1日前簽署,請問外交部有無掌握相關訊息?(二)教廷是否知會我國此事?(三)請問教廷曾否向我方表達確保雙邊邦誼穩固的訊息?(法新社王明燕小姐、新唐人張東旭先生)

答:
(一) 我駐教廷大使館一直持續關注與掌握相關訊息,該協議僅涉及教務議題,無涉與我邦誼。但我國不會掉以輕心,仍將繼續密切注意並與教廷持續聯繫。
(二) 我方有多元訊息來源,也持續與教廷維持密切良好的溝通。
(三) 教務協議是教廷與中國就宗教議題及相關事務的規範,不涉及與我邦交關係的議題。

三、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Heather Nauert表示,「美國與臺灣維持密切的非官方關係,並與中國發展關係的做法。基本上,這樣的關係對美國有用,並不代表適用於其他政府」,關於上述言論,外交部有何看法?(多維新聞網萬敏婉小姐)

答:近年來臺美關係不斷深化,外交部感謝美國行政及立法部門對我國的友誼及各項支持,包括支持兩岸進行和平理性對話、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等。未來外交部仍將繼續以積極務實的態度深化臺美關係。

四、 9月12日晚間歐洲議會以壓倒性比數通過「歐中關係報告」決議案,此時間與美國近期召回駐拉美三國大使的時點相當接近,外交部有何看法?(多維新聞網萬敏婉小姐、新唐人張東旭先生)

答:歐洲議會於昨晚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召開的全會中通過「歐中關係報告」決議案,呼籲歐盟及其會員國遏止中國武力挑釁臺灣與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行為,重申支持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及啟動臺歐盟「雙邊投資協定」(BIA)談判,再度展現歐洲議會各國跨黨派議員對我國的友誼與支持,外交部對此表達誠摯歡迎及感謝。

「歐中關係報告」及「美國協助我鞏固邦交」代表歐美對我國堅持民主制度的肯定,也代表這些國家對中國封殺臺灣國際空間及臺海兩岸情勢的關切,在此時間點通過此一決議意義非凡。外交工作猶如接力賽,這是我國駐外人員長期努力的結果,得來不易。

五、 媒體報導,歐洲聯盟(EU)將提出與亞洲合作新方案,有望在11月經歐盟外長會議批准通過,本案臺灣是否有機會成為此新合作方案的一方?(多維新聞網萬敏婉小姐)

答:此合作計畫的細節尚不明朗,但外交部將持續加強與歐盟關係並對國際做出貢獻。

六、華盛頓時報批評美國當局對於臺灣的協助仍有不足,外交部看法為何?(美國之音蕭洵先生)

答:近年臺美關係日漸升溫,我們不會因此自滿,我們將保持務實及理性態度,持續深化臺美雙邊關係。

七、美國與歐盟最近有防止假訊息干擾民主選舉結果的措施 ,在此國際化浪潮下,請問外交部是否有與歐美國家合作遏止假訊息散播的計畫?(新唐人張東旭先生)

答:該議題十分重要,目前我國由行政院轄下的資安辦公室統籌各部會的資安防護工作與遏止假訊息散播等相關業務。此外,政務委員唐鳳對此著墨頗深,外交部與各部會也都相當重視維護資訊安全的工作,倘有機會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我們均會積極爭取。

八、關於美國近期召回與我國斷交的三個拉美地區大使或代辦事,請問外交部的回應?(新唐人張東旭先生)

答:美國行政部門對於與我國進行雙邊合作及支持我國國際參與,例如支持我國在印太戰略中扮演積極性角色等,我方都相當珍惜,並且將在這基礎上持續深化雙邊關係。

※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兼發言人李憲章補充說明:
外交部長吳釗燮於美東時間本(9)月12日上午以預錄影片方式,在美國華府智庫「全球臺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 GTI)年度研討會中發表題為『民主臺灣,必將勝出』的專題演講。吳部長表示,面對中國益發密集、蠻橫且無止盡地對臺打壓,從脅迫國際航空公司更改臺灣標示、報復刊登吳部長專訪內容的日本媒體,到威脅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校方取消「臺灣文化日」活動等,中國其實才是問題所在,而非臺灣。中國對臺灣的威嚇與壓迫,不僅影響臺灣,更危及區域安全及權力平衡,也將損及全球自由及民主的核心價值。國際社會應該正確認識,當前世界各國亟需共同面對的其實是「中國問題」,而不是「臺灣問題」。相關資訊請參考外交部新聞稿。(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