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部單位主管例行新聞說明會紀要---亞太司、臺日協

  • 發布時間:2020-06-04
  • 資料來源:公眾外交協調會

※單位主管新聞說明會紀要:
一、時 間:109年6月4日(星期四)上午10時30分
二、地 點:外交部一樓新聞中心
三、主持人:外交部發言人兼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歐江安
四、出席者:亞東太平洋司司長葛葆萱、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郭仲熙

※亞太司司長葛葆萱報告:

臺美「太平洋防疫援助線上對話」以遠距視訊方式順利完成
 

「臺美太平洋防疫援助線上對話」(Virtual Pacific Islands Dialogue on COVID-19 Assistance)已於6月4日上午在外交部透過視訊連線方式舉行並圓滿落幕,臺美雙方分別由外交部政務次長徐斯儉與美國國務院亞太局主管澳紐暨太平洋事務副助卿兼APEC資深官員孫曉雅(Sandra Oudkirk)主談。美方與會人員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代表、美國內政部代表及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代表及美國駐太平洋相關國家大使館等單位與會。我方與會人士除徐政務次長外,另包括我駐美國代表處高碩泰大使、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代表、我駐太平洋友邦4位大使、太平洋4友邦「臺灣醫療計畫」(Taiwan Medical Program, TMP)的醫院代表。
徐次長表示,武漢肺炎(COVID-19)至今對全球造成劇烈衝擊,為儘快提升包括友邦在內的太平洋各國防疫能量,我國除已捐贈口罩、紅外線熱像測溫儀及其他醫療物資外,更盼藉此次對話與美國推動「超前部署」,共同就「後疫情」(post-pandemic)時代各方在太平洋地區的醫衛合作進行協調,共同協助島國提升防疫能量,同時避免資源重置。
為實現前述目標,外交部此次也邀請在太平洋4友邦執行「臺灣醫療計畫」(TMP)的4家醫院派員進行簡報,勾勒我方未來協助友邦建置或完善防疫體系的願景,以利將來與美國或其他有意願參與的國家相互協調與合作。
徐次長強調,臺灣縱使防疫成果廣受讚譽並獲全球多國聲援,仍因為中國蠻橫阻撓,無法出席本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但我國仍積極對太平洋島國等全球許多國家伸出援手,因為臺灣相信,疫情當前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防疫共榮」才是人類戰勝武漢肺炎的唯一方式。
本日會中各方對未來在太平洋地區如何在防疫領域加強合作充分交換意見,互動熱烈,成果豐碩,並決定在疫情告一段落後,面對面正式辦理第二屆臺美太平洋對話。
 
※亞太司司長葛葆萱答詢:
一、此次的線上對話是否為第二屆的臺美「太平洋對話」?(自由時報呂伊萱小姐)
答:
我國與美國於上(108)年10月在我國舉辦第一屆「太平洋對話」,本(109)年第二屆「太平洋對話」原訂適當時機在美國舉辦,受疫情影響,目前我方仍與美方就舉辦時間進行商討中,舉辦地點則將由美方決定。此次的線上會議是臺美雙方就防疫相關議題交換意見,並非為正式的太平洋對話。
 
二、關於紐西蘭和澳洲研擬將臺韓星納入為開放旅遊的「安全旅遊圈」(travel bubble)國家名單中,請問:(一)在紐、澳內部目前對此尚未有共識的情形下,是否會影響到我國相應作法?(二)外交部目前與這些國家的交涉情況及預計的實施期程為何?(三)除了紐、澳、韓、星等國外,是否有其他東南亞國家向我國提出解除雙方旅遊禁令或是減少隔離天數的要求?(四)目前外界質疑有些國家基於國際政治因素考量,暫時未考慮解除對臺灣的邊境管制或是旅遊禁令,外交部能否說明?(TVBS劉亭廷小姐、華視尹智剛先生、自由時報呂伊萱小姐)
答:
據我方的瞭解,澳洲的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尚未就「安全旅遊圈」的執行方式達到共識,可能要等到今年9月後才會有更具體的作法。另在疫情控管方面,我國向來以高標準執行邊境防疫管制措施,因此我國對本案目前亦在研議評估階段,尚未提出正式交涉。
有關東南亞國家是否向我國提出解除旅遊禁令事,事實上各國對於是否解除旅遊禁令均處於內部研議階段,故亦未正式向我國提出相關請求。
我國並未特意去探詢他國未解除對我國人旅遊禁令是否係遭受國際政治壓力,對於我國而言,避免因解除邊境管制造成防疫破口是我政府制定解禁政策時的唯一重要考量,政府目前重點仍為國人的健康安全。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郭仲熙報告:

「臺日經濟貿易會議」延後召開

「臺日經濟貿易會議」原訂今年6月在日本東京召開「第44屆臺日經濟貿易會議之期中檢討會」,因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延後舉行,相關時程及召開方式尚在研議。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郭仲熙答詢:
一、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針對禁止外籍人士入境禁令表示,將准許部分旅日外籍人士因人道因素再次入境,外交部能否說明目前日本是否允許外國人特例入境日本?日方目前的疫情情況為何?(中央社陳韻聿小姐,華視尹智剛先生)?
答:
日本在邊境管制上仍採取極嚴謹的措施,目前不接受110個國家人民的入境,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於6月2日曾發出東京警報,表示可能會出現第二波疫情。目前即使是原已取得日本居留證的外國人,除非在離境前曾申辦再入境且取得准許者或是特殊人道考量者,外籍人士一旦離開日本國境即不得再入境。
 
二、有日媒日前報導,日方解封的首波名單未包含臺灣,請問外交部目前是否已積極與日方交涉能將我國納入首波名單中?此外,昨(6月3) 日我駐日代表謝長廷大使也提出日方不解封臺灣的三大理由,其中政治因素為左右日方決策的關鍵,外交部能否就此說明?我政府評估開放他國國人入境時,會否考量該國有無相對解除我國人入境限制?(TVBS劉亭廷小姐,華視尹智剛先生)
答:
關於日前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正考慮鬆綁外國人入境管制,第一波開放名單未包括臺灣一事,外交部與駐日代表處於第一時間立即向日方瞭解,並獲日方回應表示,日本政府針對有關政策尚在評估及研議中,將會依照防疫準則作綜合性的考量,目前一切尚未定案。外交部及駐日代表處與日本政府溝通暢通,並已向日方表達將臺灣納入解封名單內的期望。
至於謝大使針對此議題所提出的三個可能性,很難判斷這三個可能性孰輕孰重,然而在疫情肆虐全球,帶走數十萬條無辜生命之際,每個國家對於是否解封邊境管制皆以國民的健康安全為最大前提考量,相信不會被政治因素左右。
我國在考量是否對他國解封時,除了確保國人健康安全無虞外,當然也必須要考量與他國之間是否享有平等、互惠和互利的相對應政策。
 
※外交部發言人兼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歐江安答詢:

一、近日美國因非裔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警方暴力執法引發各地民眾抗議示威,我國駐美各處是否有接獲旅美國人及僑胞提出希望撤離返國需求?對美國此次動亂,外交部回應為何?(TVBS劉亭廷小姐)
答:
外交部注及近日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遇警察暴力執法身亡並在美國各地引發民眾抗議示威活動,也注及涉案警察已被檢控謀殺罪,美國司法單位並已就此事件展開調查。美國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家,相信其體制會對涉案警察作成適當裁決,我們也衷心期盼美國各地動盪能儘快平息。
臺灣是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及自由民主國家,向來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也沒有任何國家比臺灣更能體會遭歧視與孤立的感受,我們期盼國際社會藉此機會認真探討並消除世界各地存在的歧視、不公、剝奪人權與制度性暴力的情事。
迄今為止,旅居美國的僑胞均人身平安。外交部再次提醒國人與僑民注意自身安全,並已請駐美國各處保持高度警覺,配合當地執法單位提供國人必要協助。
 
二、已有輿論表示此次美國反歧視運動與美國政治情勢發展、川普言論支持暴力有關,歐盟也已發表言論譴責佛洛伊德案中執勤警察是「濫用權力」,也有輿論將此次美警對示威者施暴與反送中港警濫權做類比,外交部看法為何?(TVBS劉亭廷小姐、華視尹智剛先生)
答:
對照中國及香港政府處理「反送中」時港警的濫權,外交部相信,美國民主機制擁有足夠能力可以處理國家內部問題。美國政府自1776年建國以來,一路秉持民主、自由、人權的理念,使該國社會得以發展健全。也由於美國擁有獨立的司法及透明運作的民主制度,使人民的心聲更容易被傾聽,也更能促使政府真誠面對人民的問題,謙卑且有效的與人民溝通,真正地消彌歧視與不公平。我們瞭解,美國4位涉案的警察都已被檢方以重罪起訴,這在專制國家是不會發生的。因此,外交部相信美國政治及美國的民主體制能讓本次事件獲得平息落幕。我方也將持續密切注意相關發展。
 
三、前副總統陳建仁昨(6月3)日晚間應邀以視訊出席英國國會聽證會,是否可說明相關細節?(自由時報呂伊萱小姐)
答:
前副總統陳建仁應英國國會下議院衛生委員會主席杭特(Jeremy Hunt)邀請,於臺北時間本年6月3日晚間9時30分以視訊出席該委員會聽證會,說明我國針對武漢肺炎(COVID-19)防疫成果,並分享臺灣在追蹤疫情(track and trace)的經驗,獲得與會英國國會議員的普遍肯定。外交部長吳釗燮、衛福部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副署長莊人祥等均在我方視訊現場陪同旁聽。
該聽證會由曾任英國外相及衛生大臣的杭特主席主持,連同衛生委員會全員共11位英國會議員出席,旨在探討英國就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在個人保護裝備(PPE)及追蹤疫情方面扮演的角色與執行策略。而以大數據協助英國政府研發防疫應用程式的牛津大學教授弗雷澤(Christophe Fraser),也應邀出席作證。
杭特主席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數度公開肯定臺灣防疫成果,此次聽證會也再度讚揚臺灣在疫情調查及管控的卓越表現,值得英國政府參考。另與會的英國會議員如戴維斯(James Davies)、布保羅(Paul Bristow)、蓋艾敏(Amy Callaghan)、顧蘿絲(Rosie Cooper)等除高度肯定我國防疫傲人成就外,也分別就「有何措施是其他國家得以學習」、「臺灣防疫成功最重要原因」、「如何讓民眾配合防疫政策」、「防疫教育的重要性」及「遭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是否對臺灣的防疫工作有所影響」等詢問陳前副總統意見。
陳前副總統在聽證會上表示,我國抗疫成功最主要原因有三,即「審慎以對」、「迅速應變」、「超前部署」,並詳細說明臺灣的作法,也強調民眾對防疫機關高度信任的重要性。陳前副總統特別強調唯有國際合作才能成功控制疫情,因被排除於WHO之外,使我國很難取得全面的防疫資訊,也無法充分了解他國防疫策略,臺灣參與WHO將促成三贏局面,即同時造福臺灣、WHO及國際社會。
這次是我國卸任副總統首度應邀出席英國國會聽證會,再度彰顯臺灣防疫成果獲得國際高度肯定,透過分享防疫經驗及專業知識,使臺灣對全球防疫工作也能做出實質貢獻。
 
※外交部發言人兼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歐江安補充說明:

今(6月4)日為六四天安門事件31周年,總統蔡英文特別在臉書發文紀念,大陸委員會也發布相關新聞稿。在此與大家分享總統臉書發文:「在地球上其他地方,每一分鐘就有60秒過去。可是在中國,每一年卻只有364個日子,有一天被遺忘掉了。過去在臺灣,我們也曾經有許多日子,不能出現在日曆上面,但我們一個一個把它們找回來了。因為我們不必再隱匿歷史,所以我們可以共同思索未來。希望這世界上每一個角落、每一片土地,都不要再有消失的日子。」
民主一路走來需要很大的勇氣,美國獨立建國精神-「自由、民主、人權」是啟蒙臺灣民主運動的動力。在臺灣,民主讓大家可以表達不同的意見,也學會包容與尊重他人不同的意見,我們建構一個多元、包容的社會,讓大家勇敢面對歷史、挖掘真相,可以共同面對現在、勾勒未來。
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的31周年,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不應該被遺忘。然而這天卻被中共企圖掩蓋,不存在中國的教科書上,而是由中國政府刻意自集體記憶中抹去。臺灣沒有忘記六四天安門事件,我們希望世界上任何一個追求民主自由的努力都不應該被抹煞。
在六四天安門紀念日,希望大家「毋忘民主、毋忘自由、毋忘香港」。就如同蔡總統所說,「我們要用自由的臺灣,撐起香港的自由」。六四天安門事件是重要的日子,歷史不容遺忘,真相不應扭曲。也希望民主自由能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