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暫無
- 國慶日:11月 28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55年12月14日
- 語言:阿爾巴尼亞語
- 首都:地拉那
- 面積:28,748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北鄰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東接馬其頓,東南與希臘接壤,西濱亞得里亞海與愛奧尼亞海
- 人口:279.3萬人
- 宗教:回教(58.8%)、東正教(24.1%)、天主教(16.8%)
- 幣制:列克(Lek)
- 匯率:使用貨幣為LEK。目前約為1美元兌換101 LEK,惟須視匯率浮動情況而定。 建議查詢 https://www1.oanda.com/lang/it/currency/converter/ 。另美元匯率可查詢台灣銀行(https://rate.bot.com.tw/xrt/all/day?Lang=en-US)或兆豐商銀匯率(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
- 電壓:220V
- 主要媒體:Albanian Daily News(新聞網站,英文﹚ Albanian Radio and TV (RTSH),Shekulli(日報)
- 國名簡稱(中):阿爾巴尼亞
- 國名簡稱(英):Albania
- 政治制度:國體為共和國,政體為內閣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阿爾巴尼亞人為伊利里亞人(Illyrian)後裔,西元前1千年即居於巴爾幹半島,西元前2至4世紀間統一為獨立之王國(Kingdom of Illyria),西元前167年後2000年來先後為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西哥德人、匈奴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及土耳其人統治。1912年11月28日宣布獨立,惟獨立2年即多次被義大利佔領,第2次世界大戰阿國一度遭納粹德國出兵掌控。期間1941年由共產黨領導之國家自由陣線(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崛起抗敵,並擊敗其他非共的反抗軍組織取得領導地位,終在1944年10月德軍撤走後,控制全國。1945年11月共黨領袖霍查(Enver Hoxha) 組成臨時政府,同年12月大選,共黨獲勝,宣布成立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1976年制訂新憲法,改稱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3月舉行共黨統治瓦解後之自由選舉,於4月29日起改國號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
- 國會:一院制之人民大會(People's Assembly)係阿國最高之政權機關,共140席。其中100席為直選,另40席依政黨比例分配,任期4年。現任國會議員係於2021年4月選出。主要政黨為社會黨,計74席,佔52.8%;次要政黨為民主黨,計59席,佔42.1%。
- 內閣:總理由總統提名,經由國會同意後任命;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並經國會通過後,由總統任命。現任總理為Edi Rama(自2013年擔任)。
- 司法機關:1992年4月進行司法改革,司法機構分為地方法院、上訴法院、最高法院以及憲法法院。
- 元首:Ilir Meta總統(2017年7月當選,任期5年) 政府首長: Edi Rama總理(2013年9月上任)
- 外交部長:Olta Xhaçka(2021年1月4日上任)
- 主要政黨:社會黨(PS)、民主黨(PD)、社會整合運動黨(LSI)、正義整合團結黨(PDIU)、共和黨(PR)、人權聯合黨(PBDNI)、基民黨(PKDSH)。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阿爾巴尼亞原係由1941年成立之「國家自由陣線」(1948年正式改名為「阿爾巴尼亞勞工黨」,嗣更名為「阿爾巴尼亞社會黨」)一黨獨裁之共黨國家;自1991年後,政局呈現不穩情勢,目前兩大黨為民主黨及社會黨,競爭激烈。其選舉公平性屢遭歐盟及民主選舉監督機構質疑,致延宕阿國加入歐盟進程。 阿國重要政治情勢發展如下: 1988年4月,阿國結束孤立政策,與蘇聯及美國復交,參加巴爾幹 外長會議; 1990年1月,阿國政府進行政治改革,採行多黨政治; 1991年4月,國會大選,社會黨(Socialist Party of Albania, SPA)獲勝,執政期間,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未果; 1992年3月,國會大選,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Albania, DP)獲勝,黨魁貝瑞夏(Sali Berisha)同年4月當選總統。迄1996至1997年初,阿國民間儲蓄體制崩解,全國失序,政府下台,由過渡聯合政府看守,義大利為首之國際部隊進駐維持秩序; 1997年6月國會大選,社會黨獲勝,主席Fatos Nano擔任總理,邀社會民主黨、民主同盟黨、人權聯合黨及農民黨組閣,聯合執政 (民主黨稱該項選舉不公,持續杯葛,迄1998年3月經西方國家政府調解,始停止杯葛行動)。 1998年9月,Nano總理辭職下台,由Pandeli Majko繼任(Nano復於1999年10月社會黨大會擊敗Majko,奪回黨魁寶座)。 2001年6月,國會大選,社會黨獲勝,繼續執政。 2002年6月,總統大選,社會黨與民主黨協商推選Alfred Moisiu為總統。 2005年7月國會大選,民主黨(DPA)獲勝,與左派聯盟組閣聯合執政,由民主黨主席、前總統Sali Berisha擔任總理。 2007年7月,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Bamir Topi當選總統。 2009年7月,國會大選,右派聯盟獲勝,由民主黨主席、前總統Sali Berisha擔任總理。 2012年7月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前任內政部長、國會議員Bujar Nishani當選總統。 2013年6月國會大選,左派聯盟獲勝,由社會黨黨魁Edi Rama擔任總理。社會黨嗣於2017年6月及2021年4月勝選,Edi Rama兩度連任總理迄今。
- 社會概況:受到長達45年閉關孤立政策之影響,阿國目前為歐洲最貧窮國家之一,全國高達25%之人民生活於赤貧之下。國內勞動人口之50%從事農業,觀光業仍待開發,20%之人口在國外工作。阿國面臨高失業率、政府行政效率低落、貪污及境內黑道犯罪等經濟問題。加上90年代阿國民間「金字塔儲蓄計畫」曾向70%以上家庭高達10億美元巨額吸金,嗣該計畫於1997年惡性倒閉後,造成嚴重社會經濟問題,導致優秀人才大量流失。阿爾巴尼亞人民所得迄仍偏低,仍接受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制之援助。
- 財政收支:收43.83億美元,支51.22億美元(2021年)
- 輸出總值:31.71億美元(2021年)
- 輸入總值:68.84億美元(2021年)
- 主要輸出項目:紡織品、建材、瀝青、金屬和金屬礦石、原油、蔬菜、水果、煙草
- 主要輸入項目:機械、建築材料、燃料及電力設備
- 主要出口國:義大利、科索沃、中國大陸、希臘、西班牙
- 主要進口國:義大利、希臘、中國大陸、土耳其、德國
- 我對該國輸出:634萬8,405美元(2022年)
- 我自該國輸入:171萬609美元(2022年)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地拉那商工總會(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of Tirana, Albania)、 阿國商業總會( Biznes Albania)
- 與各國關係:1990年代初期阿國結束共產黨專政後,對外以對義大利及對希臘雙邊關係最為重要,且為阿國最重要貿易夥伴,義大利另在1991年及1997年阿國社會秩序失序時兩度出兵協助阿國。此外,在蒙特內哥羅、馬其頓及科索沃境內之阿裔人士逾百萬,另義大利及希臘境內阿裔人口數目亦復可觀,加上阿國南部希裔人口,在在皆可影響雙邊關係。
- 對外政策:加入北約及歐盟是阿國政府及所有政黨的共同目標,其中: (1)(一) 阿國於2006年6月12日順利與歐盟簽訂「穩定及合作協議」,為阿國加入歐盟跨出一大步;阿國前總理Sali Berisha於2009年4月28日正式遞交加入歐盟申請案。阿國2013年6月進行和平有序大選,廣受國際社會肯定, 2014年6月阿國成為歐盟會員候選國。 (2)(二) 阿國曾與馬其頓、克羅埃西亞及美國共同簽署「亞得里亞憲章」(Adriatic Charter),以維護阿爾幹半島之和平;另亦參加波士尼亞、阿富汗及查德等維和任務後,於2009年4月1日正式成為北約組織(NATO)成員。
- 時差:較台灣慢7小時(3月至10月日光節約時間較台灣慢6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無(由駐義大利代表處兼轄)
資料來源:歐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