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英國人稱之為「Union Flag」或「Union Jack」,係整合英格蘭之白底紅十字「Saint George」旗、蘇格蘭之藍底白色斜十字「Saint Andrew」旗,及愛爾蘭之白底紅色斜十字「Saint Patrick」旗而成。英國國旗嗣成為一些大英國協成員國之國旗設計元素。
- 加入聯合國日期:聯合國創始會員國(1945年10月24日)
- 語言:英語
- 首都:倫敦(London)
- 面積:243,610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西北歐島嶼,位於北大西洋與北海之間。
- 人口:約67,081,000人(2020年中估計值)
- 宗教:基督教(含英國國教、天主教、長老教會、衛理公會等)、回教、印度教等。
- 幣制:英鎊(Pound Sterling)
- 匯率: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rate.bot.com.tw/xrt?Lang=zh-TW)或兆豐商銀(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網站查詢
- 電壓:英國採用240伏特之電壓,插頭為三個平針型式,從台灣帶來之電器,雖可加裝變電器及轉接插頭使用,但容易導致故障。
- 主要媒體:英國倫敦不僅為英國媒體中心,亦為歐洲地區英文媒體之中心,不論平面或電子媒體皆極為發達,英國全國性報紙主要有11家,其中10家出版周日版姐妹報,包括質報如「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泰晤士報」(The Times)、「衛報」(The Guardian)、「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及通俗報如「太陽報」(The Sun)、「每日郵報」(Daily Mail)等;主要公共無線電視台包括BBC、Channel 4及Channel 5,ITV及Sky News等則為商業電視台。另各類國內外時事、政經及文化評論雜誌亦多,知名者包括「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旁觀者」(The Spectator)、「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及「展望」(Prospect)等。
- 國名簡稱(中):英國
- 國名簡稱(英):United Kingdom、UK
- 政治制度:君主立憲(王位世襲),採議會內閣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西元前500年左右,北歐條頓人之一支凱爾特人(Celts)陸續移入不列顛島並征服原始土著,其中定居於英格蘭東南者稱為不列頓人(Britons),羅馬人稱該族所居之地為Britannia,此為不列顛(Britain)一詞之來源。不列顛於西元前43年至西元408年間曾受羅馬人統治;西元400年至500年間盎格魯薩克遜人(現今大部分英國人之祖先)入侵;西元六世紀末分據成七個王國,其中之Wessex國王於西元829年統一英格蘭;980年至1042年丹麥人入主英格蘭;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1339年至1453年發生英法百年戰爭;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斯合併;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1628年議會提出權利請願書;1688年光榮革命;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成立大不列顛;1721年建立責任內閣制;1770年工業革命;1801年大不列顛與愛爾蘭合併成立「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1927年成立「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931年成立「大英國協」(現已僅稱「國協」);1949年愛爾蘭獨立(北愛仍屬英國);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1992年改制為歐盟),惟未加入歐元區及申根公約。1998年英國與愛爾蘭政府簽署「復活節協議」(Good Friday Agreement),結束北愛爾蘭長期暴力恐怖活動。英國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權力下放地方,將原屬中央政府部分職權移交予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等地方政府自理。
- 國會:採兩院制,分為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及上議院(House of Lords)。下議院議員經民選產生,共計650席,採單一選區制,議員得連選連任。原依據2011年9月「定期國會法」(Fixed Term Parliament Act),下議員法定任期為5年,該法已於2022年3月廢止,恢復西敏議會制之傳統,亦即首相可隨時呈請君主解散國會,舉行大選。上議院議員均非民選,係由政府提名社會各界賢達呈請君主任命,目前有資格出席上議院會議的上議員約有800位。
- 內閣:內閣掌行政權,由多數黨或聯合政府最大黨黨魁出任首相,絕大多數閣員係由首相自下議院議員中提名,經君主御准後任命。現任政府首長(首相):保守黨籍之Rishi Sunak (2022年10月25日就職迄今)。
- 司法機關:法院組織分為四級制,分別為地方法院(Magistrate's Court or County Court)、高等法院(Upper Court)、上訴法院(Court of Appeal),及最高法院(The Supreme Court)。
- 元首:英國為君主制國家,現任元首為查爾斯國王三世(King Charles III)。
- 外交部長:James Cleverly,2022年9月6日就任。
- 主要政黨:主要政黨為保守黨(Conservative)、工黨(Labour)、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另有特定議題之綠黨,以及威爾斯民族黨(Welsh Nationalist- Plaid Cymru)、新芬黨(Sinn Féin)北愛統一黨(Ulster Unionist)、北愛民主統一黨(Democratic Unionist)、北愛社會民主勞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等地區性政黨。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英國政府於2016年3月23日舉行脫離歐盟公投,投票結果約有52%民眾選擇離開歐盟。嗣英國與歐盟經過多回合談判,雙方於2019年10月17日達成最終脫歐協議,英國於2020年1月31日正式脫離歐盟。英國最近一次大選為2019年12月12日,由保守黨勝選,黨魁強生(Boris Johnson)連任首相。強生首相於2022年7月7日宣布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嗣原任英國外交部長之Liz Truss成功當選該黨黨魁,並於9月6日就任英國首相,然而上任後因所推動之經濟政策具爭議性,引起黨內不滿及民怨,旋即被迫於10月20日辭去黨魁職務。曾任財政部長之Rishi Sunak下議員於10月24日當選新任保守黨黨魁,並於10月25日就任首相。
- 社會概況:英國人口之年齡分布呈現金字塔型,其中25歲至54歲之青壯年佔總人口數之40.29%(2018估計值);男女比例約0.98:1(2020估計值),亦頗為平均;出生率約11/1000,死亡率約9.4/1000(2020估計值);另城市人口則約總人口數之83.9%(2020估計值)。
- 財政收支:收入8,100億英鎊,支出8,420億英鎊(2019-20會計年度)
- 輸出總值:5,375億美元(2022年)
- 輸入總值:8,350億美元(2022年)
- 主要輸出項目:機械產品、貴金屬、汽車、礦物性燃料、電子產品。
- 主要輸入項目:貴金屬、機械產品、汽車、電子產品、礦物性燃料。
- 主要出口國:美國、荷蘭、德國、愛爾蘭、瑞士。
- 主要進口國:德國、中國、美國、荷蘭、挪威。
- 我對該國輸出:46億1千4百萬美元(2022年)
- 我自該國輸入:20億4千2百萬美元(2022年)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糖業組織(ISO)、國際咖啡組織(ICO)及國際穀物協會(IGC)等。
- 與各國關係:英國為聯合國(UN)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國際衛生組織(WHO)、國際貨幣基金(IMF)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眾多主要國際組織之成員國,與歐洲及世界各國維持友好關係,並於全球經貿、金融、國際合作與援外、國際安全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 對外政策:英國的外交政策旨在打造英國為「全球不列顛」(Global Britain),為此英國將繼續保持開放、包容與外向,提倡自由貿易,堅持英國利益與價值,決心提升英國之國際地位與影響力。英國將以其全球駐足、在各地區之積極活動、全球利益,與盟邦及夥伴合作促進全球的安全與繁榮,從而確保英國的安全與繁榮,並在各領域與世界交往。2021年3月英國發表「整合性政策評估」(Integrated Review)報告,揭示「傾向印太」之對外政策,同年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HMS Queen Elizabeth)在印太、與澳洲及美國共同成立「澳英美三方安全聯盟(AUKUS)」、成為東協對話夥伴並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2022年6月並加入美國倡議之「藍色太平洋夥伴」組織,成員尚包含澳洲、日本、紐西蘭,再再展現英國加強與印太交往之決心。
- 時差:較台灣慢8小時(英國時間3月最後一個週日至10月最後一個週日實施日光節約時,時間較台灣慢7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英國代表處 (駐英國台北代表處)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K.
資料來源:歐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