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由綠色三角形和紅、白、黑三條橫條組成的泛阿拉伯色彩旗幟。
- 國慶日:1月 1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56年11月12日
- 語言:英語及阿拉伯語。
- 首都:喀土穆
- 面積:約188萬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處東北非,東瀕紅海,與埃及、利比亞、查德、中非、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南蘇丹為鄰。
- 人口:約4,556萬人(2020年)
- 宗教:伊斯蘭教遜尼派、基督教、傳統信仰。
- 幣制:蘇丹鎊(Pound,貨幣編號:SDG)
- 匯率:1USD=442SDG(2021年8月),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s://rate.bot.com.tw/xrt)、兆豐銀行(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或OANDA(https://www1.oanda.com/currency/converter/)網站查詢。
- 電壓:220伏特
- 主要媒體:Al-Ra'y al-Amm 報、Al-Ayam 日報、Khartoum Monitor民營日報、Al-Khartoum民營日報、國營蘇丹國家電視公司(SNBC)、蘇丹國家廣播台Sudan National Radio Corporation。
- 國名簡稱(中):蘇丹
- 國名簡稱(英):Sudan
- 政治制度:總統制。總統由民選產生,任期5年。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1.1898年英埃聯軍征服蘇丹,1899年英埃在開羅簽署協定共管蘇丹,實際統治權卻操在英國手裏。1922年埃及獨立,英埃簽訂20年同盟條約,重申共管蘇丹。
2. 二次大戰結束後,埃及宣布廢除英埃同盟條約,要求英國交還蘇伊士運河,並由埃及國王兼任蘇丹國王,後幾經折衝,英埃兩國同意蘇丹人民自決,1955年12月19日蘇丹國會決議建立蘇丹共和國,英埃兩國同時予以承認,1956年1月1日蘇丹正式獨立。
3.1989年6月30日巴希爾(Omar Hassan Ahmed al-Bashir)將軍發動政變,並成立15人組成之革命指揮委員會(RCC)治理國事。1993年10月委員會解散,巴希爾改任總統後連任至2019年4月。
4.南、北蘇丹因種族、宗教相異及經濟、政治利益之衝突,陷入長期內戰,在聯合國調解下,南、北蘇丹於2005年1月簽訂「全面和平協定」確認南蘇丹人民擁有自治權,於2011年1月9日至15日舉行南蘇丹獨立公投,高達98%民眾要求獨立。蘇丹政府於2011年7月9日正式承認南蘇丹共和國。
5.蘇丹國防部長奧夫(Mohamed Ahmed ibn Auf)於2019年4月11日發動政變,推翻巴希爾總統,另組軍事過渡委員會(MTC),由軍方執政。
6.2019年8月軍方與平民簽署權力分享協議,成立「主權委員會」共同執政。 - 國會:2019年4月蘇丹軍事過渡委員會接管政權,解散議會。
- 內閣:目前「主權委員會」形同內閣,由6名平民及5民軍官組成。Abdalla Hamdok被該委員會任命為總理。
- 司法機關:國家最高法院(National Supreme Court)為國家最高法院,下設其他國家法院、檢察法院、公共法院、地方法院等。
- 元首:無。「主權委員會」主席Abdel Fattah Abedlrahman Burhan為國家實際元首。
- 外交部長:Asma Abdalla
- 主要政黨:國家議會黨(National Congress Party, NC)、烏瑪黨(Umma Party)、民主聯盟黨(The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DUP)。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全國劃分為18個州(States),部族眾多達597個,方言有400餘種。2019年8月「軍事委員會」與平民反對派聯盟簽署權力分享協議,由6名平民及5名軍官共同組成「主權委員會(Sovereign Council)」,每3年輪換主席一次,直到選舉產生國家元首為止。
- 社會概況:蘇丹是非洲自然景觀最豐富之國家,其境內有山脈、沙漠、沼澤及雨林。2006年下半年起,國際維和部隊積極進駐蘇丹以穩定當地政情,但當局已要求維和部隊於2020年6月前撤軍。
- 財政收支:預算收入:約84億美元;預算支出:約133億美元 (2017年)
- 輸出總值:約46.7億美元 (2017年)
- 輸入總值:約99億 (2017年)
- 主要輸出項目:黃金、原油、棉花、芝麻、家畜、落花生、樹膠、糖
- 主要輸入項目:糧食、機械及運輸設備、藥品、化學品、紡織品、小麥
- 主要出口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中國、印度、埃及
- 主要進口國: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印度、沙烏地拉阿伯、俄羅斯
- 我對該國輸出:約1,263萬美元 (2019年)
- 我自該國輸入:約114萬美元 (2019年)
- 與各國關係:1.1956年11月12日加入聯合國,為非洲團結組織、阿盟之會員國。
2.1990年代因與國際恐怖組織往來,遭聯合國禁運制裁,國際孤立多年,直至聯合國於2001年9月解除禁運。
3.1995年6月蘇丹涉嫌派員謀刺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蘇埃兩國交惡。
4.蘇丹與查德自1960年代開始彼此指控支持對方境內叛軍。查德於2006年與蘇丹斷絕外交關係,2008年3月13日雙方簽訂「互不侵犯協定」(Non-aggression Agreement)以終止邊界衝突,但2008年5月11日蘇丹因達弗(Darfur)反叛軍作亂,又與查德斷絕外交關係,同年11月再復交,兩國關係至2010年查德總統Idriss Deby Itno訪蘇後始大幅改善。
5.2009年3月國際刑事法庭以蘇丹總統巴希爾觸犯戰爭罪、違反人道、謀殺、強制遷徙等罪狀發出拘票,為國際刑事法庭自2002年成立以來,拘提層級最高之官員 - 對外政策:在寡頭統治及內戰未歇下,為求發展,積極向西方國家示好,爭取美國好感。巴希爾政權倒台後,新政權盼自美國恐怖主義名單國家中除名,以改善國內經濟。
- 時差:較台灣慢6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處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