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由黑色(象徵南蘇丹人民)、紅色(代表為自由而流的血)、綠色(代表土地)3色橫條,以及藍色(代表尼羅河)三角形組成,三角形中間有一黃色星星象徵南蘇丹各州之團結。
- 國慶日:7月 9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2014年7月14日
- 語言:英語(官方語言)、阿拉伯語(通用)
- 首都:朱巴
- 面積:約64萬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處東北非內陸,北接蘇丹共和國,東臨衣索比亞,南接肯亞、烏干達、剛果民主共和國,西接中非共和國。
- 人口:約1,278萬人(2019年)
- 宗教:基督教佔多數.其餘為原始信仰、伊斯蘭教。
- 幣制:南蘇丹鎊(貨幣編號:SSP)
- 匯率:1美元約兌換130.26南蘇丹鎊(SSP)(2023年3月9日),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s://rate.bot.com.tw/xrt)、兆豐銀行(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或相關外匯網站查詢。
- 電壓:220伏特
- 主要媒體:Sudan Tribune、Sudan Radio Service、Gurtong、Miraya FM、New Sudan Vision
- 國名簡稱(中):南蘇丹
- 國名簡稱(英):South Sudan
- 政治制度:總統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1.19世紀以前,南蘇丹沒有成文歷史。19世紀初,埃及與蘇丹侵入南蘇丹地區,1899年英國與埃及共管蘇丹,並於1902年將該地區分為南北兩個實體分而治之,但1944年朱巴會議決定統合南北蘇丹。
2.1955年南北蘇丹衝突,蘇丹第一次內戰爆發。1972年雙邊簽署《阿迪斯阿貝巴協定》,第一次內戰結束。
3.1983年蘇丹總統尼梅瑞(Nimeiry)宣佈在全國施行伊斯蘭法,引發南方不滿,爆發第二次內戰。2005年1月,蘇丹南北雙方簽署《全面和平協定》(CPA),第二次內戰結束。4.根據協定,南蘇丹於2011年1月舉行全民公投,98.83%選民贊成獨立。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成立。 - 國會:兩院制,由州委員會(上議院,50席)和國民議會(下議院,400席)組成,任期均為4年。
- 內閣:經國會同意後由總統任命,對總統負責。
- 司法機關:最高法院、上訴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
- 元首:基爾(Salva Kiir Mayardit)
- 外交部長:瓦尼諾雅(Beatrice Wani-Noah)
- 主要政黨:蘇丹人民解放運動(SPLM)、全國大會黨(NCP)、蘇丹非洲聯盟(SANU)、團結民主陣線(UDF)等政黨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南蘇丹施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2013年12月南蘇丹總統基爾(Salva Kiir Mayardit)與反政府派爆發衝突,政治動盪,2018年9月雙方簽署「南蘇丹和平協議」。自2019年5月開始為期3年之政治過渡期,但部分地區動亂未歇。
- 社會概況:人口非常年輕,14歲以下約占總人口42.3%。國內長期內戰,經濟狀況不佳,超過半數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
- 財政收支:收入2億5,960萬美元,支出2億9,860萬美元(2017/18會計年度)
- 輸出總值:12億3,000萬美元(2017年)
- 輸入總值:5億3,200萬美元(2017年)
- 主要輸出項目:原油、廢料鋼鐵、木材
- 主要輸入項目:糖、藥品、麵粉、運輸車輛
- 主要出口國:中國、印度、烏干達、烏克蘭、約旦
- 主要進口國:烏干達、肯亞、中國、荷蘭、美國
- 我對該國輸出:1,481美元(2019年)
- 我自該國輸入:約4,107萬美元(2019年)
- 與各國關係:南蘇丹建國後,各國迅速承認,非洲聯盟承認其為第54個成員國;蘇丹雖承認南蘇丹,但雙方石油問題仍存爭議,2012年3月曾發生爭奪油田之軍事衝突。
- 對外政策:採睦鄰政策,並積極參與各國際組織,已是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非洲聯盟、東部南部非洲共同市場成員及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計劃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英國協與阿拉伯聯盟。
- 時差:較臺灣慢5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處兼管。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