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蒙古國旗由兩塊紅色及一塊藍色作為背景,接近旗桿處的紅色部分有一個黃色的國徽「索永布」(Soyombo)標誌,其中的火焰圖案象徵「吉祥與興旺的種子」,三條火舌代表過去、現在與未來,而太陽與月亮則是蒙古傳統信仰的象徵物。火、日、月三者結合意指國家的昌盛,中央的太極圖象徵國家的和諧,下方的兩個三角形等同於箭,表示以武力捍衛家園,太極圖上下方的兩條長方形有堅持正義和忠實之意,左右兩方的長方形代表城牆,傳達全民團結之力比城垣更加堅固的意念。此外,背景的紅色代表進步與繁榮,藍色則蘊涵「永恆的藍天」之意。
- 國慶日:12月29日(國家自由暨獨立日,National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Day)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61年10月27日
- 語言:蒙古語
- 首都:烏蘭巴托
- 面積:156萬5千平方公里 (約為台灣的43倍)
- 地理位置:蒙古北與俄羅斯為鄰,東、南、西三面與中國接壤,蒙中兩國邊界線長達4,630公里。蒙古地形西部、北部及中部多山地,東部為丘陵及平原,南部則為戈壁乾草原。境內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大小湖泊3,000餘個,總面積達1.5萬餘平方公里,係全球第二大內陸國,海拔平均為1,450公尺,屬典型大陸型氣候,四季分明,惟冬季長達半年。
- 人口:截至2022年,蒙古全國總人口約345.7萬人,首都烏蘭巴托市之人口約169.2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49%)。
- 宗教:以藏傳佛教(喇嘛教)為主,另有伊斯蘭教、薩滿教 (崇拜自然及祖先,相信大自然的天地、日月、山川與水火皆為神靈,並奉行許多巫術、占卜等宗教儀式),近年來基督教徒人數亦有增加。
- 幣制:圖格里克 (MNT,簡稱「蒙圖」)。
- 匯率:2024年12月底,美元兌圖格里克 (MNT,簡稱「蒙圖」)匯率約為1:3,420。
※ 美元兌換蒙圖詳細匯率資訊建議參考蒙古中央銀行(Bank of Mongolia)網站
(https://www.mongolbank.mn)。
※ 美元兌換新台幣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台灣銀行(https://rate.bot.com.tw)網站查詢。 - 電壓:220V歐規
- 主要媒體:1. 通訊社:蒙古新聞通訊社(「蒙通社」網站為montsame.mn,有蒙、英、俄、日、中等五種語文,各不同語文網站收錄的新聞不完全相同)
2. 報紙:蒙文日報包括今日報、每日新聞報、民族郵報、真理報、政治評論報等;英文報紙包括UB Post (每週一、三、五出刊)、Mongol Messenger (「蒙通社」英文週報);中文報紙有蒙古消息報 (「蒙通社」簡體中文週報)。
3. 雜誌:Mining、Mongolian Economy (內容以蒙文為主,附載少數英譯文章)、Observer (英文雙月刊)。
4. 電視台:蒙古國家電視台(MNB)、烏蘭巴托電視台(UBS)、第5電視台(TV 5)、第6電視台(TV 6)、第9電視台(TV 9)、第11電視台(TV 11)、第24電視台(TV 24)、Live TV、Mongol TV、Eagle News新聞台、彭博(Bloomberg)蒙語台、(民營)中央台(Central TV)等。
5. 廣播電台:蒙古廣播電台(MR)、ElgenNutag(100.1)、Shine Dolgion(107.5)等。
6. 網路電子新聞媒體:news.mn(蒙、英文及傳統蒙文網站)、gogo.mn (蒙、英文網站)、ikon.mn、mminfo.mn、itoim.mn、tug.mn、erennews.mn、zindaa.mn、zarig.mn、zms.mn、ublife.mn、isee.mn、shuud.mn。
- 國名簡稱(中):蒙古
- 國名簡稱(英):Mongolia
- 政治制度:蒙古自1990年代初期成為國會-總統制之憲政民主國家,國會每四年改選一次,次年舉行總統選舉,均由全民直選。2020年憲法修正後,總統由原來任期4年,得連任一次,改為任期6年,只能擔任一任,且需年滿50歲之公民方可參選總統。總理由國會多數黨與總統協商後向國會提名經同意後任命,內閣閣員由總理選定後,向總統及國會介紹閣員後完成組閣。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蒙古族為草原部族之一,成吉思汗於西元1206年建立蒙古帝國,其後子孫征服中國宋朝,建立元朝。蒙元帝國疆域廣闊,幾囊括歐亞大部分土地。帝國勢力衰微之後,蒙人退居塞外,分散於歐亞大陸各地之蒙古汗國亦逐漸被同化或衰亡,現俄羅斯及中亞多國等地仍有蒙古人後裔。
蒙古於清朝時重新納入中國版圖,並自1911年至1921年間先後三度宣布獨立,嗣於1924年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在「蒙古人民革命黨」(昔稱「蒙共」,現多簡稱為「人革黨」)執政近70年期間,蒙古嚴格實行計畫經濟並大量接受前蘇聯援助,對外交流合作對象亦多限於「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CMEA或COMECON)會員國,與民主世界國家鮮少互動與交往。
1984年8月掌權達32年之久的澤登巴爾(Y. TSEDENBAL)下台,繼任者巴特蒙赫(J. BATMUNKH)改採較開放政策並要求進行黨內改革;前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於1985年上台,於翌年在海參崴宣布自蒙古撤軍。1989年底,在前蘇聯及東歐民主化骨牌效應推動下,蒙古政治發生鉅變,於1990年7月舉行第一次自由選舉,成為亞洲共產集團中第一個同步實施民主轉型與自由經濟之國家。1992年更改國名為蒙古國。 - 國會:蒙古採單一國會體制,國家大呼拉爾(State Great Khural)為最高立法機關,由全民直接投票產生之76名國會議員組成,每4年改選一次,採複數選區制,得連選連任。2012年改採複數選區及政黨比例代表制並行,分別為48名及為28名,2016年又改回複數選區制,惟為配合2019年11月通過之憲法修正案而進行選舉法相關修訂,2020年6月之國會選舉採行複數選區全票制,選民可投與選區應選議員席次數量相同候選人。嗣蒙古人民黨與蒙古人民革命黨於2021年6月總統大選前合併,人民革命黨撤銷政黨登記。目前國會設有11個常設委員會。2023年5月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國會議員席次由76名增加至126名,並通過選舉法修正案,2024年國會議員選舉採複數選區全票制及政黨比例代表制並行,分別為78名及為48名,同時全國選區由29個小選區整併為13個大選區。2024年國會選舉結果蒙古人民黨獲得68席,民主黨42席,國家勞動黨8席,國家聯盟4席,公民意志綠黨4席。
- 內閣:現任總理為奧允額爾登 (L. OYUN-ERDENE),係肯特省選出之國會議員。總理領導之內閣有16個部(ministry)、12個監管機關(regulatory agency)及23個執行機關(implementing agency)。蒙古憲法法院2022年8月15日通過決議,廢止2019年國會通過之憲法第39條關於國會議員除總理外,兼任內閣閣員不得超過4人之規定,放寬國會議員兼任內閣閣員之名額。2024年國會選舉後,新內閣於2024年7月10日組成,共有23位閣員,包括總理、3位副總理(首席副總理兼經濟發展部長)、內閣秘書長、16位部長及3位不管部部長。
- 司法機關:國家最高法院及憲法法院係蒙古二大司法機關,憲法法院由9名大法官組成,其產生方式係由總統、國會議長及最高法院分別提名具有法學背景之人士各3人,經由國會同意後任命,任期為6年(得連選連任);憲法法院院長則由9名大法官互選,一任3年,並得連選連任一次。
- 元首:總統胡瑞爾蘇赫 (U. KHURELSUKH) ,2021年6月25日就任。
- 外交部長:外交部長巴特其其格 (B. BATTSETSEG)
- 主要政黨:主要政黨有蒙古人民黨(MPP)、民主黨(DP)、國家勞動黨(ХҮН)、國家聯盟、公民意志綠黨等。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蒙古實行多黨制,現有30多個合法登記的政黨。2021年6月總統大選蒙古人民黨、民主黨、「正確人選聯盟」分別推出候選人,最終由人民黨籍前總理U. KHURELSUKH勝選,取代民主黨籍Kh. BATTULGA。在現行憲政制度下,總統在外交及國防事務仍有其專屬權力,並具有立法提案權,對國家政治發展方向有重要影響力。
蒙古善用其地緣政治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社會。2014年在蒙古倡議下召開第一屆「東北亞安全烏蘭巴托對話」,為相關國家促進朝鮮半島和平等區域安全議題創造外交平台;2016年蒙古國會在聯合國大會於2015年通過「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半年後即通過「蒙古永續發展願景2030」(Mongoli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sion 2030),是最早響應並推動實行SDGs的國家之一,並於2019年7月舉行之聯合國永續發展高階政治論壇中發表第一次「國家自主檢視報告」(Voluntary National Reviews,VNR),充分展現蒙古對於追求SDGs目標的承諾和決心;同年9月在聯合國舉行的「氣候行動峰會」,蒙古亦展現落實巴黎氣候協定及加入「因應氣候變遷衝擊文化及天然遺產」倡議之努力與貢獻。 - 社會概況:蒙古社會治安基本上良好,重大刑案並不多見,惟近年來首都烏蘭巴托快速發展,外國旅客激增,扒竊與搶奪等刑事案件時有所聞,國人前往旅遊時應提高警覺,財不露白,外出宜隨身攜帶護照(顯示在蒙停留期限),作為無逾期停留之證明,以免遭受罰鍰。
國人在蒙倘遭遇緊急事情(遭搶劫、車禍、受傷),請先第一時間跟當地警政機關報案,或向醫院通報,以儘速獲得協助。
蒙古警政署( Mongolian National Police Agency)也開放線上報案( 蒙古警政署網址:http://eng.police.gov.mn/)。 - 財政收支:2023年之政府總歲入約24.3兆蒙圖(相當約71.47億美元),總支出約22.5兆蒙圖(相當約66.17億美元),財政盈餘約1.8兆蒙圖(約5.3億美元)。
資料來源:蒙古國財政部網站
https://mof.gov.mn/article/entry/2022-tusuv - 輸出總值:2023年:153億美元
- 輸入總值:2023年:93億美元
- 主要輸出項目:銅及其製品、煤、鐵、原油、鋅、金、稀土金屬等礦產品、無機化學品,以及動植物油脂、毛織品、動物毛皮等畜牧業相關產品。
- 主要輸入項目:我國自蒙古進口之主要產品包括銅與銅製品、動植物油品、針/紡織品與動物皮革等畜牧業相關產品,以及其他基本金屬與貴金屬相關製品。
- 主要出口國:中國、南韓、新加坡
- 主要進口國:中國 、俄羅斯、日本
- 我對該國輸出:依據我國經濟部國貿局統計,2023年台蒙貿易總額3,330萬美元,較2022年之830萬美元,增加301%。2023年我國對蒙古出口金額約565萬美元。
我國出口蒙古之主要產品包括核子反應器、鍋爐、機器及機械用具、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錄音機及聲音重放器、其他製成紡織品。 - 我自該國輸入:2023年我國自蒙古進口金額約2,765萬美元。
我國自蒙古進口之主要產品包括銅與銅製品、動植物油品、針/紡織品與動物皮革等畜牧業相關產品,以及其他基本金屬與貴金屬相關製品。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蒙古全國商工總會 (Mongolian 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主席:D. ENKHTUVSHIN
地址:Khan-Uul district, Makhatma Gandhi street, MNCCI's building, Ulaanbaatar, Mongolia-17011.
電郵:foreignrelations@mongolchamber.mn
電話:+976-11-327 176
傳真:+976-11-324 620
網址:https://www.mongolchamber.mn - 與各國關係:蒙古位居俄羅斯、中國之間,歷屆蒙古政府均致力與俄羅斯、中國維持友好、合作關係,並加強與「第三鄰國」開展關係。時任蒙古總理U. KHURELSUKH於2017年12月初就蒙古外交政策向國會報告時即強調,蒙古重視與俄羅斯及中國二個鄰國的關係,並強調擴大與該二國在各領域合作之重要性,而蒙古亦重視與美國、日本、歐盟、印度、韓國、土耳其與澳大利亞等「第三鄰國」之持續擴展合作。截至2023年12月底,蒙古已與聯合國全體193個成員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此外,已有30個國家(含我國)及歐盟在蒙古設立使領館或代表處。
- 對外政策:目前蒙古外交政策重點為 (一)與俄羅斯、中國保持傳統友好關係,並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三國於2016年6月簽署「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深化在基礎建設、口岸關務、貿易投資、能源環保、農業、教育人文及醫療等諸多領域之交流合作。(二)積極加強與美國、日本、韓國、歐盟、印度、土耳其及澳大利亞等所謂「第三鄰國」之友好合作關係。(三)以聯合國為平台與各會員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以及深化雙邊關係,並積極參與國際及地區多邊外交活動。
- 時差:除蒙古西北部之烏布蘇、科布多及巴彥烏爾蓋三省(比台灣慢一個小時)之外,其他省區及烏蘭巴托市與台北無時差。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烏蘭巴托台北貿易經濟代表處(駐蒙古代表處)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