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左側是白色豎長方形,占整個旗面四分之一;右側為深綠色長方形,中央有一顆白色五角星和白色新月。白色象徵和平,代表國內信奉印度教、佛教、基督教、祆教的居民和其他少數民族;綠色象徵繁榮,即代表伊斯蘭教。新月象徵進步,五角星象徵光明;新月和五角星同時係伊斯蘭教代表標誌。
- 國慶日:3月23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47年9月30日
- 語言:烏爾都語(Urdu)、英語
- 首都:伊斯蘭馬巴德
- 面積:88萬1,913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南亞,介於伊朗與印度之間,南臨阿拉伯海。
- 人口:約2億4,292萬人(2022年),是僅次印尼世界第二多人口的伊斯蘭國家。
- 宗教:95%的巴基斯坦人以伊斯蘭教為主,亦有少部分基督教及印度教。
- 幣制:巴基斯坦盧比(PKR)
1 USD = 287.6PKR (2023年10月) - 匯率:1美元兌換287.6巴基斯坦盧比(2023年10月),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s://rate.bot.com.tw/xrt)、兆豐銀行(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或OANDA(https://www1.oanda.com/currency/converter/)網站查詢。
- 電壓:220伏特
- 主要媒體:電視是巴基斯坦主要的新聞來源,超過120家衛星電台,登記於國家電子媒體部門。國營電視台「巴基斯坦電視公司」(Pakistan Television Corporation, PTV)擁有最大的電視網絡,服務90%以上的人口,也是該國最大的地面基礎建設;國有「巴基斯坦廣播公司」(Pakist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PBC or Radio Pakistan) 擁有最多聽眾,AM/SW/FM電台頻率覆蓋98%的人口及80%的國土面積;主要報紙均有網路版,主要平面媒體均網路化經營。
- 國名簡稱(中):巴基斯坦
- 國名簡稱(英):Pakistan
- 政治制度:聯邦議會共和國(federal parliamentary republic)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1. 巴基斯坦原與印度斯坦同稱印度,有五千餘年歷史。西元前237年馬其頓之亞歷山大大帝曾率兵入侵印度,渠在印度期間雖短,惟影響甚深,使印度自此與西方接觸,西元8世紀,伊斯蘭教由阿拉伯傳入今之巴基斯坦地區,至10世紀更由喀布爾山口及印度高原,進入東巴基斯坦地區(今之孟加拉),該地數百萬人相繼信奉伊斯蘭教。
2. 11世紀伊斯蘭教征服印度,統治印度達8百年之久。16世紀西方列強勢力東漸,英國於七年戰爭(1756至1763年)中擊敗法國,取得印度獨占地位,嗣於1877年建立印度帝國,由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女皇兼攝,印度淪為英國藩屬。
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政府因其殖民地民族主義高漲,爰於1947年公布印度獨立法案,決定依據印度教徒及穆斯林之居住區域,將印度分為印度及巴基斯坦兩自治區,巴基斯坦於1947年8月15日正式獨立。東、西巴基斯坦被印度分隔,相距約一千哩,彼此種族、文化、語言均不相同,地理環境迥異,東巴基斯坦人民多主張脫離西巴基斯坦獨立建國。
4. 1971年布托(Z. A. Bhutto)當政,東巴基斯坦發生暴動,並宣告脫離西巴基斯坦獨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由於孟國獨立後普獲各國承認,巴基斯坦亦於1974年2月承認孟加拉獨立。 - 國會:依據2018年憲法修正案通過後最新規定,巴基斯坦國會為兩院制 ,上院96席,任期6年;下院336席,任期5年。
- 內閣:總理由下院推選,閣員由總統諮商總理後任命。
- 司法機關: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任命),宗教法院,行傳統伊斯蘭教法。
- 元首:總統:現任總統阿里夫·艾維(Arif Alvi)。
總理:赫巴茲·謝立夫(Shehbaz Sharif),2022年4月11日當選總理,2023年8月9日謝立夫解散國會,90天內舉行改選。2023年8月14日由參議員卡卡爾(Anwaar ul-Haq Kakar)擔任看守內閣總理,直到選出新總理為止。9月21日巴基斯坦選舉委員會宣布,國會大選本應在國會解散後90天內進行,但選舉委員會需要更多時間重新劃定選區,最終選區清單將於11月30日公佈,選舉將於2024年1月最後一周舉行。 - 外交部長:2023年8月17日任命前駐美國大使吉拉尼(Jalil Abbas Jilani)為看守內閣外交部長
- 主要政黨:巴基斯坦實施多黨制,現有政黨約200個,主要政黨有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立夫派(PML-N)、巴基斯坦人民黨、Mohajir Qaumi 運動黨、Awami 國家黨等。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1.巴基斯坦於2018年7月25日舉行大選,由伊姆蘭·汗(Imran Khan)領導的巴基斯坦正義運動黨(Pakistan Movement for Justice)贏得大選並重組政府。伊姆蘭·汗於2018年8月18日就任總理,阿里夫·艾維(Arif Alvi)於2018年9月9日就任總統;2022年4月7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裁定總理伊姆蘭·汗解散議會的行為違反憲法。該裁決還允許4月9日議會繼續舉行針對伊姆蘭·汗的不信任投票。4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國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伊姆蘭·汗被罷免,是首位被國會罷免的巴基斯坦總理;2022年4月11日,巴基斯坦國民議會召開會議舉行新總理選舉,赫巴茲·謝立夫以174票當選為第23屆巴基斯坦總理。
2.謝立夫總理於2023年8月9日解散國會,90天內舉行改選,引起反對黨勢力抨擊,人民對執政黨政府貪腐情形普遍不滿,巴國目前政治動盪不安。8月14日參議員卡卡爾(Anwaar ul-Haq Kalar)擔任看守內閣總理,直到選出新總理為止。由於選區重新劃定,國會改選可能會推遲到2023年11月以後。 - 社會概況:1.巴基斯坦境內常發生恐怖攻擊,赴當地旅行國人應提高警覺。巴基斯坦部分區域屬禁止進入區域,未取得巴國內政部許可證明(NOC)嚴禁前往。
2.2023年7月30日巴基斯坦「伊斯蘭黨」在巴國西北部Bajaur地區舉行一場政治集會,遭到「伊斯蘭國組織」(IS)自殺炸彈攻擊,造成54人死亡,近200人受傷。
3.2023年9月29日巴基斯坦兩座清真寺遭遇自殺炸彈攻擊,第一起爆炸的事發地點,位在南部俾路支省(Balochistan)馬自堂(Mastung)的一座清真寺,當時民眾正聚集參加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冥誕活動,炸彈客就在一輛警車附近引爆了炸藥,有59人喪生。第二起攻擊事件發生於北部開柏普赫圖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的一座清真寺,造成至少 5人喪生。 - 財政收支:2021年政府財政收入約430億美元;2021年財政支出約640 億美元。
- 輸出總值:約394.2億美元(2022年,根據世界銀行資料)
- 輸入總值:約828.8億美元(2022年,根據世界銀行資料)
- 主要輸出項目:紡織品、服裝、床墊、棉被、枕頭、棉布、紗、大米、皮革製品、體育用品、化工、製造、地毯
- 主要輸入項目:石油、石油產品、機械、塑膠、運輸設備、食用油、紙和紙板、鋼鐵、茶
- 主要出口國:美國、中國大陸、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德國
- 主要進口國:中國大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新加坡、美國、卡達
- 我對該國輸出:1.熱軋鐵或非合金鋼扁軋製品、再生纖維棉、合成纖維棉、苯乙烯,約5億3,728萬美元(2022年)。較2021年下降26.20%。
2.2023年1至6月約1億5,15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2億9,316萬美元,減少約48%。主要出口大宗品項為:有機化學產品、塑膠及其製品、機器及機械用具。 - 我自該國輸入:1.石油及提煉自瀝青礦物之油類、固體甘蔗糖或甜菜糖及化學級純蔗糖、未變性之乙醇、棉紗、銅廢料及碎屑,約2.,95億美元(2022年)。較2021年增加85.26%。
2.2023年1至6月約4,498萬美元,去年同期為2億3,991萬美元。進口大宗品項為:飲料、酒類及醋、礦物燃料、礦油、含瀝青物質、礦蠟。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巴基斯坦商工會(The Federation of Pakistan Chambers of Commerce & Industry)、伊斯蘭商工會﹙The Islamic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 與各國關係:1.建國以來曾與印度發生三次戰爭,1971年第三次印巴之戰導致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2003年5月在美國斡旋下始與印度恢復完全外交關係。
2.配合美國打擊恐怖主義。 - 對外政策:巴基斯坦採獨立、不結盟外交政策,致力於維護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主張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 時差:較臺灣慢3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我國在巴基斯坦未設館處,該國由我駐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代表處兼轄。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