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日:9月 21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92年3月2日
- 語言:亞美尼亞語
- 首都:葉里溫
- 面積:29,743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於外高加索南部,介於黑海東南與裏海西南之間,南鄰伊朗、西鄰土耳其,北與喬治亞為界,東與亞塞拜然接壤,係一內陸國,全國劃分為10個州及一個州級市。
- 人口:約300萬人(2024年)
- 宗教:基督教(亞美尼亞使徒教會)
- 幣制:德拉姆(Armenian Dram; AMD)
- 匯率:1美元約378.56德拉姆(Armenian Drams, AMD)(2025年1月)
- 電壓:220V
- 主要媒體:National Television of Armenia、Asbarez Daily Newspaper、Aragil News
- 國名簡稱(中):亞美尼亞
- 國名簡稱(英):Armenia
- 政治制度:內閣議會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今日所稱之「亞美尼亞」係歷史上所謂「東亞美尼亞」的一部份,為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建築、繪畫、雕刻等文化十分發達。雖然二千多年來,亞美尼亞人先後分別為波斯、羅馬、鄂圖曼土耳其、俄羅斯等外族所統治、壓迫,但仍保有自己的語言、文化和宗教信仰(基督教)。 19世紀初,亞美尼亞為俄羅斯帝國所統轄。19世紀末葉至廿世紀初,俄、土兩帝國為爭奪此一地區統治權而爭戰不斷,而於1870年代爆發俄–土戰爭後,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亞美尼亞人即嘗試自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1915–1922年)西亞美尼亞人民遭土耳其軍隊大肆鎮壓、屠殺、或被放逐至敘利亞沙漠,死亡人數幾近150萬人。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亞美尼亞被併入外高加索共和國,1918年外高加索共和國分裂,獨立之亞美尼亞復遭土耳其入侵,被迫割讓部份領土。1921年亞美尼亞成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前蘇聯瓦解,亞美尼亞於是年9月21日舉行公民投票後宣佈獨立,並於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立國家國協」(簡稱獨立國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1995年7月頒佈新憲法。
- 國會:亞美尼亞國會稱為「國民會議」(National Assembly),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本屆國會為第八屆,於2021年6月選舉產生,共107名議員,任期5年。國會第一大黨為「公民契約」黨(Civil Contract),共獲53.95%得票率,在國會中佔有71席。國會議長Alen Simonyan(自2021年8月起)
- 內閣:總統提名總理,由總理組閣。現任總理為Nikol Pashinyan(自2018年5月起)。
- 司法機關:設有上訴法院、憲法法院及檢察總署
- 元首:總統Vahagn Khachaturyan(自2022年3月13日起)
- 外交部長:Ararat Mirzoyan(自2021年8月起)
- 主要政黨:公民契約(Civil Contract)、亞美尼亞聯盟(Armenia Alliance)、 我的榮譽聯盟(I Have Honor Alliance)。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一)2015年12月亞美尼亞舉行公投修憲,63.35%選民同意自2018年起將半總統制國家轉變為內閣議會制國家,總統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為7年,不得連任。(二)2018年4月亞美尼亞議會選出甫自總統卸任之Serzh Sargsyan擔任新任總理,鑒於他在10年總統任期內治理不善,使國家經濟惡化,此舉引發人民大規模抗議,爆發「天鵝絨革命」後,Sargsyan自願請辭並由反對黨領袖Nikol Pashinyan擔任總理,是年12月國會選舉中,Pashinyan領導之「我的步伐」黨獲得七成支持,長年執政的共和黨僅獲得不到5%選票,未達一席。(三)2020年9月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因領土糾紛引發軍事衝突,嗣於11月9日Pashinyan總理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亞塞拜然總統Ilham Aliev簽署「三方協議」後,遭控「喪權辱國」,各方要求渠下臺聲浪不斷,反對派持續舉行抗議集會,要求總理辭職、組成臨時政府以及提前國會改選。(四)2021年3月18日Pashinyan總理與在野黨「繁榮亞美尼亞黨」主席暨前總統Gagik Tsarukyan會晤達成協議,宣布將於6月20日提前國會改選,總理Pashinyan依憲法規定於4月25日辭職,並以代理總理身分領導政府,直至新政府上任。(五)根據2021年6月20日國會改選結果,由該國代理總理Pashinyan所領導的「公民契約黨」獲得53.95%選票,前總統Robert Kocharyan領導的「亞美尼亞聯盟」獲得21.04%選票,成為第一大在野黨。2021年8月Pashinyan再度獲任命為該國總理。
- 社會概況:1. 1991年9月亞美尼亞獨立後,經濟發展受到經濟基礎薄弱及「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戰爭等因素影響連年下滑。2001年開始回升,至2007年GDP連續保持兩位數成長,人均國民收入增長較快,國民生活水準有所提高,服務業有所發展,旅遊業發展較快。
2.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長期存有領土爭議,2023年納卡地區由亞塞拜然實質掌控後,亞美尼亞國內不時有示威民眾上街抗議政府就領土問題向亞塞拜然妥協。 - 財政收支:國內生產毛額:約9兆5,052億德拉姆(折合約247億美元)(2023年);
國民平均月薪:約269,994德拉姆(折合約702美元) (2023年) - 輸出總值:約84.1億美元 (2023年)
- 輸入總值:約123億美元 (2023年)
- 主要輸出項目:金屬、鑽石、食品、礦產
- 主要輸入項目:天然氣、石油、菸草製品、食品、鑽石、汽車
- 主要出口國:俄羅斯、瑞士、保加利亞、中國、伊拉克
- 主要進口國:俄羅斯、中國、伊朗、土耳其、德國
- 我對該國輸出:2024年全年:4,514,590美元
- 我自該國輸入:2024年全年:9,625,296美元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Armenian Chamber of Commerce, Armenian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 與各國關係:1. 亞國與鄰國亞塞拜然關係不睦,兩國長期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地區獨立問題發生衝突,導致雙邊經貿往來幾乎停滯。2020年9月,「雙亞」再因「納-卡」地區衝突交戰,亞美尼亞居於弱勢,俄羅斯積極參與調解停火工作,是年11月9日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簽署三方和平協議,「雙亞」結束交戰。但雙方2022年9月初仍發生衝突,2022年10月2日「雙亞」外長在日內瓦會面,討論起草和平條約文本。
2. 亞國積極加強與俄羅斯、喬治亞及伊朗睦鄰友好合作關係,深化與美國及歐盟聯繫,積極參與獨立國協、歐安組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歐洲理事會、歐亞經濟聯盟等多邊組織事務,並於2017年與歐盟簽署「全面拓展夥伴關係協定」。
3. 亞美尼亞對外工作主軸之一為要求各國承認土耳其曾對亞美尼亞進行「種族滅絕」之史實,迄至2022年,共獲得包括美、加、法、德、俄在內之30國家承認。
4. 因土耳其對於「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之歷史認知,以及在「納卡問題」上支持亞塞拜然,亞美尼亞與土耳其迄未能建立正常外交關係。2022 年 1 月 14 日,兩國特別代表舉行第一次會議,雙方同意就雙邊關係全面正常化進行談判。
5. 2023年9月,亞塞拜然對納-卡地區採取軍事行動後實質控制該區,導致逾10萬名亞美尼亞人被迫自該地區撤離。兩國於同年12月7日同意採取行動邁向關係正常化,並就和平協議進行協商。
6. 2024年5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展開爭議領土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將亞美尼亞塔武什省(Tavush)4個村莊之領土劃予亞塞拜然,引起亞美尼亞民眾抗議。 - 對外政策:亞美尼亞奉行平衡互補外交政策,努力鞏固與俄羅斯的戰略同盟關係,以加入歐盟作為長期外交取向,積極發展與美國及歐盟關係,參加北約「和平夥伴關係」架構内的各項活動,尋求安全政策多元化。
- 時差:較台灣慢4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無駐館,相關業務由駐俄羅斯代表處兼轄。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