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伊朗國旗於1980年7月29日起正式使用,由綠色象徵伊斯蘭、白色代表和平、紅色代表勇氣之三種顏色橫幅組成,白色橫幅中間印有紅色伊朗國徽,在綠色橫幅下底及紅色橫幅上緣,飾以庫法體書法「真主至高無上」字樣各11次,總共22次,以紀念伊朗伊斯蘭革命之日(1979年2月11日,該日換算至伊朗曆即為11月22日)。
- 國慶日:4月1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45年10月24日
- 語言:波斯語,其他常用語言包括庫德語(Kurdish)及亞塞拜然語(Azeri)等。
- 首都:德黑蘭
- 面積:1,648,195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北接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和裏海,西與土耳其及伊拉克接壤,南濱波斯灣和阿曼灣,東與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交界。
- 人口:8,675萬人(2022年)
- 宗教:伊斯蘭教穆斯林(Muslim)約占99.6%【其中什葉派(Shia)占90-95%,遜尼派(Sunni)占5-10%】, 其他宗教【包括祆教徒(Zoroastrian),猶太教徒(Jewish)及基督教徒(Christian)】等約占0.3%,其他宗教則占0.1%。
- 幣制:Rial (IRR),當地人亦使用Toman計價(約10 Rials),建議交易前應先向店家確認標價單位。
- 匯率:1 USD兌換約42,025Rials (2023/8),請注意伊朗實際匯兌價格受經濟制裁影響,通貨嚴重貶值,將與牌價有所不同。
- 電壓:220v
- 主要媒體:Tehran Times, Iran Daily, Abrar, Hamshahri Iran
- 國名簡稱(中):伊朗
- 國名簡稱(英):Iran
- 政治制度:伊斯蘭共和國體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伊朗古稱波斯,西元前533年,塞流士(Cyrus the Great)首建波斯第一個帝國(Achaemenid Empire),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盛極一時;西元3世紀至7世紀薩珊王朝後,先後為阿拉伯人、蒙古人及土耳其人所統治。16世紀初薩法威王朝(Safavi Dynasty)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1925年巴勒維王朝(Pahlavi Dynasty)成立,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79年2月什葉派領袖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進行伊斯蘭革命,建立全球第一個伊斯蘭教共和國政權,並成為最高宗教領袖(Supreme Leader)。
- 國會:一院制,國會總席次為290席,議員任期4年,現任議長Mohammad Baqer Qalibaf。
- 內閣:總統掌管內閣工作,內閣成員包括1位第一副總統、1位秘書長、10位兼任專業事務副總統及19名內閣部會首長,閣員由總統任命送交國會通過。
- 司法機關:現行伊朗司法機關分為公共法院(Public Court)審理一般刑、民事案件;另一則為革命法院(Revolutionary Court)審理毒品走私、危害伊朗國家安全之特殊案件,革命法院所做判決均為終審判決,不得上訴。最高宗教領袖可任命最高法院院長、檢察總長等職。伊朗最高司法委員會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檢察總長以及3名推選出之宗教法學家等5人組成,具有審理刑、民事案件、法案起草,推薦司法部長人選及監督法官任命等權力。
- 元首:總統:Ebrahim Raisi於2021年6月18日伊朗總統選舉中勝選,該年8月3日就任迄今。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
- 外交部長:Hossein Amir-Abdollahian
- 主要政黨:Combatant Clergy Association (神職人員戰鬥協會), Society of Seminary Teachers of Qom (Qom 神學院神學士會社), Islamic Coalition Party (伊斯蘭聯合黨), Society of Devotees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伊斯蘭革命奉獻者協會), Front of Islamic Revolution Stability (伊斯蘭革命陣線), YEKTA Front (Transformation of Islamic Iran)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伊朗為政教合一,神權至上之總統制國家,一院制。最高領袖為國家宗教及政治最高領導人,總統居其後,由全民直接普選。
- 社會概況:伊朗有許多伊斯蘭教律規範,社會氛圍較為保守純樸,女性可享平等工作、投票權並可自由駕車,建議前往伊朗商旅國人應避免談論該國內政,並應遵守當地風俗習慣。
- 財政收支:歲入421億4,000萬美元,歲出671億5,600萬美元 (2020年)
- 輸出總值:155億9,707萬美元(2022年)
- 輸入總值:269億5,843萬美元(2022年)
- 主要輸出項目:聚合物、原油、堅果、工業酒精、鐵半成品。
- 主要輸入項目:廣播設備、玉米、米、汽車及零配件、黃豆。
- 主要出口國:中國、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亞美尼亞。
- 主要進口國:中國、巴西、土耳其、印度、德國。
- 我對該國輸出:7,680萬美元(2022年)
- 我自該國輸入:5,140萬美元(2022年)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伊朗商工礦農會(Ir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dustries, Mines and Agriculture)、德黑蘭商工礦農會(Tehr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dustries, Mines and Agriculture)、伊朗貿易推廣組織(Trade Promotion Organization of Iran)。
- 與各國關係:伊朗對外關係因核武議題長期受國際經濟制裁,2015年美國、法國、德國、中國、英國、歐盟及伊朗共同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畫」(又稱伊朗核問題全面協定,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簡稱JCPOA ),伊朗得以重回國際金融體系並發展經濟,惟美國川普政府2018年片面退出JCPOA並持續對伊朗經濟制裁,目前美伊關係仍然緊繃。沙烏地阿拉伯處死什葉派教士Nimr Al Nimr等人,引發伊朗民眾攻擊沙國駐阿使領館,2016年1月3日沙國宣布與伊朗斷交,1月4日巴林、蘇丹跟進,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宣布降低與伊朗外交關係至代辦層級。阿聯於2022年8月恢復派遣大使駐節伊京德黑蘭,2023年3月10日中國、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於北京發布聯合聲明,沙、伊同意恢復外交關係,2023年6月伊朗重啟駐沙國大使館、駐吉達總領事館及駐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辦公室。2022年9月中國大陸主導之「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 SCO)簽署同意伊朗加入之備忘錄。伊朗與俄羅斯、中國大陸、土耳其、巴基斯坦、巴西、委內瑞拉等國家維持良好互動關係。
- 對外政策:伊朗對外政策立場對所有國家維持平等互惠(除以色列以外),對於中東區域周邊國家加強往來,參與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簡稱OIC)、不結盟運動 (Non-Aligned Movement,簡稱NAM) 及「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簡稱 SCO)國家峰會。
- 時差:德黑蘭:較台灣慢4.5小時(UCT+3:30)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我國在伊朗未設館處,該國由我駐杜拜臺北商務辦事處兼轄,外貿協會在德黑蘭設有德黑蘭台灣貿易中心。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