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太極旗
- 國慶日:10月3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91年9月17日
- 語言:韓語
- 首都:首爾
- 面積:100,364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於東北亞、韓半島南半部
- 人口:約5,121萬人(2025年1月)
- 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
- 幣制:韓元(Won)
- 匯率:114年6月18日匯率約為1美元兌1,369.96韓元。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台灣銀行(http://rate.bot.com.tw/xrt?Lang=zh-TW)或兆豐商銀(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網站查詢。
- 電壓:220V
- 主要媒體:1、通訊社:韓國現有主要通訊社公營「聯合通訊」(YONHAPNEWS)及民營NEWSIS等。
2、報紙:現有全國性日報57家(主要包括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中央日報、韓國日報、京鄉新聞、首爾新聞、文化日報、韓民族新聞、KOREA TIMES及KOREA HERALD等),至於地方報則有117家。
3、廣播電台(放送社)計有27家,其中公營韓國放送公社(KBS)於釜山、大邱、光州等21個都市設有地方分台。
4、電視台:韓國放送(KBS)、文化放送(MBC)、首爾放送(SBS)、教育放送(EBS)、以英語播送為主的阿里郎電視台、YTN新聞專業電視台、CHANNEL A電視台、MBN電視台、朝鮮TV、JTBC電視台 等綜合編成電視台。
5、有線電視:韓國地區登記有案之綜合有線電視頻道130多個,係按照行政地區的劃分,分別成立,個別經營。
6、網際網路: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韓國媒體網站也如雨後春筍,目前各主要媒體均有網站,內容每天更新數次,且聯合通訊社、朝鮮日報、東亞日報及中央日報3家報紙之網站除韓文外,並有英、日、中(繁體與簡體)等外文版本,重要消息或社論均於當天譯成外文後上網,傳播效力不亞於印刷報紙本身,因此未來網路媒體之重要性將日益增強。
- 國名簡稱(中):韓國、南韓
- 國名簡稱(英):ROK、South Korea
- 政治制度:立憲共和政體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一) 韓歷史朝代:古朝鮮→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西元前1世紀至7世紀)→統一新羅(676-918年)→高麗(918-1392年)→朝鮮(1392-1910年)。
(二) 19世紀末葉,列強相繼侵入朝鮮,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滿清戰敗後,日本勢力入侵朝鮮,及至1910年朝鮮正式為日本併吞。日本統治35年期間,韓國愛國志士力推獨立運動,自1919年4月起在上海、重慶等各地成立「韓國臨時政府」。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美、蘇軍隊分別進駐韓半島,以北緯38度線分治。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於北緯38度線以南地區成立,通稱韓國或南韓,由李承晚當選首任大統領。1950年6月北韓發動韓戰南侵,1953年7月雙方簽署停戰協定,南北韓對峙至今。 - 國會:國會為最高立法機構,採一院制,國會議員任期4年,共有300席。
- 內閣:內閣由19部3處20廳6委員會(2023年6月5日起)組成,每週召開一次例會,稱為「國務會議」,大統領任國務會議主席,國務總理為副主席,重要部會首長為國務委員。國務總理由大統領任命,並經國會批准,負責管理及監督各部會之工作及參與制定國家重要決策。
- 司法機關:屬大陸法系,法院體系分大法院、高等法院(6所)、地方法院(18所)三級制。大法院由大法院長及13名大法官組成,大法院長由大統領提名,經國會同意任命,任期六年,不得連任;大法院大法官則由大法院長提名,經國會同意後,由大統領任命,任期6年得連任。另設憲法裁判所,由9名法官組成,任期6年得連任,層級相當大法官,專司憲法解釋、法律審查及政黨解散等憲法相關事務。
- 元首:李在明
- 外交部長:趙兌烈
- 主要政黨:國民力量、共同民主黨、綠色正義黨、新未來黨、改革新黨、祖國革新黨等。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2025年6月3日舉行第21任大統領選舉,由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獲勝,並於2025年6月4日宣誓就職。韓國執政黨現為共同民主黨,其他主要政黨另包括國民力量、祖國革新、改革新黨等。
- 社會概況:韓國社會因受儒家文化之影響,形成敬老尊賢、長幼有序的認知觀念,以及重視家庭倫理、強調教育重要性與注重人群禮儀等社會文化,並在一般生活型態、職場文化中反映此種文化特質。韓國社會也對宗教參與甚為積極,除傳統佛教外、基督教,天主教等亦極為盛行,也因此,韓國社會在儒家文化及宗教活動的交融下,整體而言社會基礎安定平和。
- 財政收支:2024年財政總收入 560.1兆韓元;財政總支出 603.6兆韓元。
- 輸出總值:6,836億美元。
- 輸入總值:6,317億美元。
- 主要輸出項目:積體電路、乘用汽車、原油以外之石油等、載客或載貨之船舶、機動車輛零配件、平面顯示器模組、傳輸器具零件、磁性媒體及固態非揮發性記憶裝置、美容或化妝用品及保養用品。
- 主要輸入項目:石油原油、積體電路、石油氣、原油以外之石油等、專供或主要供製造半導體晶柱或晶圓機器、煤、自動資料處理機、乘用車輛、電話機、錳礦石及其精砂。
- 主要出口國:美國、中國大陸、越南、臺灣、日本、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墨西哥。
- 主要進口國:中國大陸、美國、日本、澳洲、沙烏地阿拉伯、越南、臺灣、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馬來西亞。
- 我對該國輸出:207億9,249萬美元。
- 我自該國輸入:437億677萬美元。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rea Trade-Investment Promotion Agency)、韓國貿易協會(Korea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大韓商工會議所(Korea Chamber of Commerce & Industry)、韓國經濟人協會(The Federation of Korean Industries)、中小企業中央會(Korea Feder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Business)、韓國輸入業協會(Korea Importers Association)
- 與各國關係:韓國於1991年成為聯合國會員國,現為世界貿易組織(WTO)、亞太經濟合作(APEC)、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十國集團(G20)、東協加三(ASEAN Plus Three)、東亞峰會(EAS)等國際組織之會員,目前與194國維持邦交關係。
- 對外政策:1. 李在明政府之外交基調為「基於國家利益之務實外交」,重視韓美同盟及韓美日合作同時,強調穩定管理與中、俄關係之重要性;另重視經濟安全,擬積極參與G20、G7等多邊機制及雙邊經濟安全對話,推動經濟、科技外交,以確保供應鏈穩定,並多邊化外交領域。
2. 韓半島政策主張推動兩韓對話交流,以緩解韓半島緊張情勢,並續推韓半島無核化及建構永續和平。 - 時差:GMT+9/比臺灣快1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韓國臺北代表部及駐釜山辦事處(2)
資料來源:亞東太平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