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日:2月 21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45年10月24日
- 語言:波斯語,其他常用語言包括庫德語(Kurdish)及亞美尼亞語(Armenian)等。
- 首都:德黑蘭
- 面積:1,648,195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北接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和裏海,西與土耳其及伊拉克接壤,南濱波斯灣和阿曼灣,東與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交界。
- 人口:8,201萬人(2018/05)
- 宗教:伊斯蘭教
- 幣制:Riyal
- 匯率:1美元兌換42,000Riyals(2018/12)
- 電壓:220v
- 主要媒體:Tehran Times, Iran Daily, Abrar, Hamshahri Iran
- 國名簡稱(中):伊朗
- 國名簡稱(英):Iran
- 政治制度:伊斯蘭共和國體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伊朗古稱波斯,西元前533年,塞流士(Cyrus the Great)首建波斯第一個帝國(Achaemenid Empire) ,迨傳至大流士(Darius),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盛極一時;西元前4世紀中葉至西元18世紀初,波斯國力式微,先後為希臘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及土耳其人所統治。16世紀初,伊斯瑪易.薩法威(Ismail Safavi)力抗鄂圖曼土耳其,一度中興,建立薩法威王朝(Safavi Dynasty),並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18世紀初卡加王朝(Qajar Dynasty)崛起至1921年為止,同年2月,李查汗(Reza Khan)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並於1925年得取王位,建立巴勒維王朝 (Pahlavi Dynasty),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由其子巴勒維 (Mohammed Rez Pahlavi) 繼位並執政長達37年。1979年2月,流亡於巴格達、巴黎等地達15年之久的什葉派領袖柯梅尼,由巴黎返國,建立全球第一個伊斯蘭教共和國政權,並成為首位宗教最高領袖(Supreme Leader)。1989年柯梅尼辭世後,由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繼任至今。另伊朗於2015年7月與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加德國達成最終核子協議,自2016年元月1日起解除大部分之國際制裁。惟美國現任總統川普於2018年5月退出該協議,同年8月7日進行第一波經濟制裁,禁止該國對黃金及貴金屬的交易,亦對該國貨幣里亞爾祭出制裁。第二波制裁即將於本年11月5日生效,將制裁該國能源部門與石油交易,其中央銀行與外國金融交易亦將列入制裁行列。
- 國會:採一院制,國會總席次為290席,2016年2月26日國會大選後,支持魯哈尼總統(Hassan Rouhani)之改革派獲得勝利,改革派獲85席(包括首都德黑蘭全部30個席次),溫和派獲73席,強硬派獲68席,其餘5席歸宗教團體。另59席因無候選人獲超過25%選票,已於2016年4月舉行第二回合選舉。
- 內閣:總統掌管內閣工作,內閣包括總統顧問兼辦公室主任、內閣秘書、12名副總統、18名部長。行使行政權,閣員由總統任命交國會通過。
- 司法機關:伊朗原有法庭在伊斯蘭教革命後全遭廢除,代之以速審速決的革命法庭,總數超過1000名法官在全國各地巡迴審案。最高首長為司法總監,由宗教領袖任命,任期5年。
- 元首: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最高宗教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
- 外交部長:查瑞夫(Mohammad Javad Zarif)
- 主要政黨:伊斯蘭參與陣線Islamic Iran Participation Front, IIPF, 建設黨Executives of Construction Party (Kargozaran), 堅定黨Solidarity Party, 伊斯蘭勞工黨Islamic Labor Party, Mardom Salari, Mojahedin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Organization (MIRO), and Militant Clerics Society (MCS; Ruhaniyun)。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2017年5月伊朗進行總統大選,溫和保守派的現任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順利連任。魯哈尼預估將繼續維持務實的對外政策,與國際社會建立「建設性互動」,避免或減少國際對伊朗的制裁,使伊朗的經濟得以繼續成長。
- 社會概況:伊朗之伊斯蘭社會雖有甚多教律規範,惟女性享平等工作、投票權,亦可自由駕車。
- 財政收支:石油收益佔伊朗政府收益之大多數,故油價高低對伊朗經濟具有絕對影響。
- 輸出總值:387.51億美元(2017年)
- 輸入總值:261.31億美元(2017年)
- 主要輸出項目:石油、天然氣、石化原料、水果及乾果、地毯。
- 主要輸入項目:工業原料、汽車零配件、食品(含食用油)、化學品、鋼鐵。
- 主要出口國:中國大陸、印度、土耳其、日本、南韓。
- 主要進口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大陸、阿爾及利亞、南韓、土耳其。
- 我對該國輸出:6億5,294萬美元(2017年)
- 我自該國輸入:11億086萬美元(2017年)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伊朗外銷拓展中心(Export Promotion Center of Iran)、伊朗商工礦會(Ir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Mines)、德黑蘭商工礦會(Tehr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dustries and Mines)、伊朗貿易推廣組織(Iran Trade Promotion Organization)。
- 與各國關係:與伊拉克戰爭自1980年起歷時八年結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反對美國軍力介入波灣戰爭。蘇聯解體後,發展與中亞回教共和國關係。改善與海灣國家關係。與阿富汗迭有衝突,惟自2002年塔立班政權跨台後,試圖與阿富汗新政權保持良好互動關係。伊朗並極力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俄羅斯及歐盟各國加強關係。伊朗與美國之關係則仍未改善。2004年下半年更因核原料提煉計畫遭美國及歐盟國家質疑秘密發展核子武器,雙方關係更交惡。在歐美強權孤立下,伊朗亟欲發展與周邊國家有好合作關係,2005年7月伊拉克總理訪伊朗,開啟兩伊合作關係歷史新頁;8月敘利亞總統訪伊皆凸顯伊朗欲鞏固鄰邦對抗西方國家之外交政策。2006年起,伊朗總統阿赫瑪迪內賈德積極發展與委內瑞拉關係,與同為仇美之委國總統齊瓦士統互訪次數頻繁。2008年3月阿赫瑪迪內賈德總統訪問伊拉克,係首位去訪伊拉克之伊朗元首;8月訪問土耳其,由於土國係北約組織成員國,與美國、以色列關係緊密,此訪頗具象徵性意義。2010年上半年,阿赫瑪迪內賈德總統先後出訪敘利亞及阿富汗。伊朗與美國關係自2013年8月溫和保守派的魯哈尼總統上台後稍有改善,伊朗總統魯哈尼於2013年9月27日結束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訪問行程後,接到美國總統歐巴馬打來的電話,雙方同意加快談判進程,以化解伊朗核計畫引發的爭執。這是34年來美、伊兩國元首首度透過電話直接溝通。2013年11月24日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國及中國大陸就伊核問題於日內瓦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伊朗承諾停止純度20%的濃縮鈾提煉作業,西方國家則放鬆對石油、黃金與其他貴金屬、石化產品及汽車零件的貿易限制,並解凍伊朗價值42億美元的海外資產。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英國、法國、俄國、德國、中國大陸(P5+1,聯合國五常任理事國加一)及歐盟就伊朗核問題全面達成協議,並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檢驗並確認伊朗完全履行JCPOA規定之關鍵措施,美國宣布自2016年1月16日起開始執行JCPOA有關放寬制裁伊朗核計畫之各項措施。美國總統川普於2018年5月8日宣布退出伊朗核子協議,並對伊朗恢復最高程度制裁,惟歐盟、俄羅斯、中國等均表反對之立場。
- 對外政策:外交政策中立(1979年3月申請加入不結盟會員國)。
- 簽證資訊:一般簽證:
(1) 具有第三國居留證者(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例):備妥(a)申請表、(b)伊方邀請函、(c)大公國雇主或擔保人出具之保證函、(d)護照正本、(e)證件照2張,直接向伊朗駐大公國使領館申請,時間約需一週。商務簽證費用:400阿聯幣(約110美元),觀光簽證費用:250阿聯幣(約69美元)。
(2) 未具第三國居留證者:由伊方將邀請函送請伊朗外交部審核並電發至指定之伊朗駐外使領館,嗣由申請者持(a)簽證文號(reference number)、(b)申請表、(c)護照正本、(d)伊方出具之邀請函、(e)證件照2張向該使領館付費申領。
2. 落地簽證:
(1)國人持效期至少6個月以上之中華民國護照及回程(或下一段航線)機票,可於伊朗首都德黑蘭伊瑪目何梅尼機場(Tehran Imam Khomeini)、德黑蘭梅赫拉巴(Tehran Mehrabad)及大布里士(Tabriz)、希拉茲(Shiraz)、伊斯法罕(Esfahan)、馬須哈特(Mashhad)、奇須島(Kish Island)、葛希姆島(Gheshm Island)等地機場申辦落地簽證,簽證費80至100歐元(實際金額依入境目的及停留期限而定),強制保險費15歐元。商務目的最多可單次停留14日,觀光目的可單次停留15至30日。申請商務落地簽證者需出示伊朗政府單位或民間公司邀請函,並註明邀請人姓名及聯絡電話備查。
(2)伊朗政府規定,女性旅客未戴頭巾、未著長袖及長褲(裙)者、外籍旅客護照文件上有以色列簽證或入出境章戳者,伊朗機場得拒發落地簽證。記者及攝影人員需事先申請簽證,不適用落地簽證。
3. 詳細資料請參考伊朗駐香港總領館網頁
http://hongkong.mfa.ir/index.aspx?fkeyid=&siteid=72&pageid=29133
4. 美國政府於2016年1月21日發布針對「免簽證計畫」(Visa Waiver Program, VWP)成員國之增強安全措施,意即我國人若:
(1)曾於2011年3月1日後前往伊拉克、敘利亞、伊朗、蘇丹;或
(2)具有前述4國之雙重國籍者,則不得適用「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lectronic System for Travel Authorization, ESTA)免簽,須事先向美國駐外使領館申辦美國簽證。
惟國人倘符合以下條件,仍可透過ESTA提出豁免上述限制的申請,經個案審查,續用免簽入境美國:
(1)因代表國際組織、區域組織、地方政府或人道性質的非政府組織,或記者為報導需要前往上述伊朗等國家;或
(2)在2015年7月14日後依正當商務目的赴伊朗或伊拉克。
曾赴伊朗之我國人,倘擬前往美國且有前述豁免情形者,得登錄ESTA系統填寫相關問卷,經美國主管機關判別得享有豁免或免除適用VWP增強安全措施,則可繼續透過ESTA申請免簽赴美。詳細資料請參考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美國簽證申請說明網頁:http://www.boca.gov.tw/content.asp?CuItem=12&BaseDSD=13&CtUnit=18&mp=1 - 時差:德黑蘭:較台灣慢4.5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中華民國駐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商務辦事處
外貿協會駐德黑蘭臺灣貿易中心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