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波赫國旗是藍色旗面,圖案為金黃色大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一條邊還有一排白色星星。金色是太陽光輝,象徵希望;藍底和白色星星代表歐洲,標誌著波赫是歐洲的一部分。大三角形的三條邊象徵組成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三個主要民族:穆斯林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
- 國慶日:11月 25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92年5月22日
- 語言:波士尼亞語、克羅埃西亞語、塞爾維亞語
- 首都:塞拉耶佛
- 面積:51,197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位於西巴爾幹半島,左鄰克羅埃西亞(Croatia),右鄰塞爾維亞(Serbia),其西南角接亞德里亞海(Adriatic Sea)
- 人口:約385萬人(2017年人口普查資料)
- 宗教:伊斯蘭教、東正教、天主教
- 幣制:波赫馬克Bosnian Convertible Mark (BAM)
- 匯率:浮動匯率,以2018年12月為例,BAM與USD之匯率約為1.6:1 (本匯率僅供參考,不代表實際交易匯率).
- 電壓:220伏特,雙圓插頭。
- 主要媒體:「每日之聲」(Dnevni Avaz)、「解放報」(Oslobodjenje), Glas Srpski報, Dnevne Nezavisne Novine報
- 國名簡稱(中):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 國名簡稱(英):Bosnia and Herzegovina
- 政治制度:聯邦共和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波士尼與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 簡稱波赫)早在西元一世紀時曾為羅馬帝國領土,先後歷經匈牙利王國、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及奧匈帝國等異族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南斯拉夫一部分,主要係由波士尼亞(Bosniak,佔48%)、塞爾維亞(Serb,佔37%)及克羅埃西亞(Croat,佔14%)等三個民族所組成。1989年歐洲共黨政權紛紛瓦解,波赫於1992年2月舉行公民投票決定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同年4月獲歐美主要國家承認,並於同年5月加入聯合國。 波赫境內塞爾維亞族盼續留南斯拉夫,在鄰國塞爾維亞支持下企圖以武力分裂國土,以創造一個「大塞爾維亞」(Greater Serbia),不同族裔間展開三年激烈之內戰,造成約20萬人喪生。
。 - 國會:兩院制:由42名議員組成之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眾議員議員由波赫聯邦選出28席及塞爾維亞共和邦選出14席及由15席議員組成之民族院(House of Peoples),民族院議員由波赫境內之三大族裔各佔五席。上述兩院議員任期均為4年。
- 內閣:部長委員會主席(相當於總理)為最高行政首長,由總統委員會提名,並須經國會眾議院同意,部長委員會主席有權任命部長。現任主席為茲迪茲維奇(Denis Zvizdić),2015年3月31日就任)。
- 司法機關:憲法法院:由9位法官組成,其中4位由波赫聯邦選出、2位由塞爾維亞共和邦選出,另3位由國際人權法院主席指定非波士泥亞裔人士出任。國家法院:由44名波赫本國籍法官及7名國際法官組成。
- 元首:總統由三大族裔(波士尼亞裔、克羅埃西亞裔、塞爾維亞裔)人民直接選出各1名總統委員會成員,任期4年,委員輪流擔任主席,每次任期為8個月。現任輪值主席:塞族代表多迪克(Milorad Dodik) 2018年11月20日起任職。
- 外交部長:茲納達克(Igor Crnadak) 2015年3月31日就任。
- 主要政黨:主要有波赫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 SDP BiH)、塞裔民主黨(Serb Democratic Party, SDS)、波赫克裔民主聯盟(Croatian Democratic Un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HDZ-BiH)、1990克裔民主聯盟(Croatian Democratic Union 1990 - HDZ 1990)、波裔民主行動黨(Party for Democratic Action, SDA)、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黨(Party for Bosnia and Herzegovina, SBH)及民主進步黨(Party of Democratic Progress, PDP)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1995年11月交戰各族經國際調停,同意在美國俄亥俄州達頓(Dayton)簽署和平協議,於波赫既有國界內成立一多族裔聯合民主政府,以負責外交與財政。此外,為維護境內各族之權益,該協議另主張於波赫境內成立兩個面積相當之政治實體負責其他政府事務,亦即由波士尼亞裔及克羅埃西亞裔所共同組成之波-赫聯邦(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以及由塞爾維亞裔組成之塞爾維亞共和邦(Republika Srpska)。1995年-1996年北約組織曾派遣約6萬人之武裝部隊進入波赫進行維和任務,自2004年12月起改由歐盟維和部隊進駐,以持續維護當地之和平與穩定;另聯合國亦在當地設立高級代表署(Office of the High Representative),以監督達頓和平協議之執行。 達頓協議簽署後,波赫與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克羅埃西亞等鄰國關係穩定,國際社會有鑒於波赫局勢已大幅改善,故逐年減少援贈,歐盟駐軍(EUFOR)亦分批撤出。
- 社會概況:1992年爆發內戰,人民生活水準急劇下降,政府財政赤字嚴重,十分仰賴國際社會之人道援助,自簽署達頓協定後,國內情勢逐步趨穩,目前國內失業率據估計為19.4% (2018年預估資料)。
- 財政收支:波赫經濟高度依賴國內之金屬出口、旅外僑匯及國際社會援助。
- 輸出總值:約48 億美元 ( 2017年預估值)
- 輸入總值:約91 億美元 (2017年預估值)
- 主要輸出項目:金屬製品、紡織品、木製品
- 主要輸入項目:機械設備、化學品、石油、食品
- 主要出口國:德國、義大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奧地利
- 主要進口國:德國、義大利、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俄羅斯
- 我對該國輸出:約269萬美元 ( 2017年資料 )
- 我自該國輸入:約246萬美元 (2017年資料)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Chamber of Economy of Sarajevo Canton Hamdije Kresevljakovica 3/IV, Sarajevo Bosnia-Herzegovina
- 與各國關係:重視與美國及歐盟之關係,因境內波士尼亞裔居民信奉伊蘭斯教,與伊蘭斯教國家關係頗密切。
- 對外政策:波赫為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及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等國際組織成員,並為世界貿易組織觀察員。 波赫於2008年12月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簽署「亞德里亞憲章」(Adriatic Charter),成為北約(NATO)候選國。 2010年1月波赫擔任2010-11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 簽證資訊:自2012年6月20日起,持用中華民國護照之旅客,可以免簽證方式,每六個月入境波赫90天觀光洽商
- 時差:較台灣慢7小時(3月至10月日光節約時間較台灣慢6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無(由駐匈牙利代表處兼轄)
資料來源:歐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