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歐部長立法院第七屆第一會期外交業務報告(2008/06/20)

  • 發布時間:2008-06-20
  • 資料來源:研究設計會

 外交部業務報告

大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主席及各位委員,大家好:
今年5月20日馬總統英九先生就任,鴻鍊受命擔任外交部長至今滿一個月,今天到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進行外交部業務報告並接受指教,深感榮幸,謹在此向各位委員致敬。
外交政策之終極目標在於確保國家生存與發展。中華民國的歷史就是一部爭取生存和發展的奮鬥史。當前我們國家面臨的外在環境是,21世紀以來「全球化」浪潮已經在安全、能源、經濟和生存環境方面對人類造成愈來愈明顯的衝擊。我們的國家在接受如此挑戰的同時,內部也經歷兩次民主政黨輪替,顯示台灣人民對政府有很大的期待,希望順利帶領國家通過「全球化」的各項考驗,使得經濟能獲得進一步提升和發展,我們國家更安全,民生更樂利。
5月30日行政院劉院長兆玄向大院提出施政方針報告時曾明確揭示,內閣將是「以財經為首的全方位內閣」,以拼經濟為首要重點,也要兼顧弱勢團體及環境保護。因此,我們認為當前外交施政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台灣的經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我們必須在「全球化」過程中和其他國家既競爭又合作;在全力爭取生存和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協助其他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尤其是要讓友邦有機會共享發展成果;而「全球化」的挑戰更在於,我們不僅要生存發展,更要為全球環境的永續發展作出貢獻。因此,我們必須全方位加強國力,並且善盡國際公民的義務。
以下本人謹就當前國際局勢、外交施政理念以及工作目標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一、 當前國際局勢
當前國際局勢有兩項重要發展,一項是「全球化」現象不斷加深,另一個是中國大陸政經力量的崛起和持續擴大。在「全球化」的發展下,國際政治的焦點逐漸從過去的「兩極對抗」轉移到「反恐」、「抗暖化」等需要跨國合作的新議題;尤其近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而中國的崛起更使國際大宗原物料和糧食價格不斷上揚,問題日益嚴重,在全球造成極大影響,地球村所有成員對這些問題均非常注意,希望儘速找出因應之道。
國際間在適應上述新興局勢之過程中,出現了三項趨勢值得我方特別注意:
(一)「和平」與「發展」的關聯性更獲確定
「全球化」發展使得國與國之間相互依賴的程度日益增加,各國體認到戰爭一旦發生,不僅涉入戰爭的各方受波及,周邊國家、相關區域乃至全球都會受到影響,使得各國在使用武力前會更加仔細評估其成本效益。因此,「避免引發衝突」已成為危機處理中最被重視的政策選項,而國際間也更確認「和平」與「發展」具有密切的關聯性。這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盼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區域經濟整合」與「自由貿易協定」加速發展
「區域經濟整合」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是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趨勢。繼歐盟(European Union)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後,東南亞國協(ASEAN)也加速經濟整合的步調。同時,亞太經濟合作(APEC)在鼓勵自由貿易的同時,亦持續就區域經濟整合議題進行討論。我政府施政必須注意避免於此過程中遭邊緣化,希望隨著政府兩岸經濟政策的開放,逐步擺脫孤立於區域經濟之外的困境,成為亞太區域經濟的要角,以維護並擴展我國的經濟利益。
(三) 跨國界議題需要國際通力合作
當前許多跨國界之問題,例如:維護自由經濟秩序、禁止核子擴散、遏阻恐怖主義活動、全球暖化、天災發生的頻率和規模擴大、能源和糧食短缺、加強人道援助、防止致命傳染病蔓延等,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不受影響,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力解決,需要靠雙邊及多邊合作才能克竟其功。中華民國不能自外於國際社會,必須參與解決上述議題之國際協商,同時更要加速培養各領域專業人才與國際接軌,才能對國際社會作出貢獻。
二、 活路外交新思維
我國國際處境困難,尤其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快速,在全球和區域政治的影響力愈來愈大,也使我國外交空間受到壓縮。在兩岸長期對峙的情況下,倘若我國仍然選擇以改變政治現狀作為外交的主戰場,不僅缺乏相應的綜合實力及國際支持,也會造成兩岸不必要之緊張與衝撞。反之,我方若能暫時擱置政治面的爭議,以全球第21大經濟體身分及民主活力發揮國際影響力,則台灣的外交就能走出一條活路。因此,我們主張外交政策與兩岸政策同屬於國家整體戰略之重要環節,運用彈性思維,以「對內增加國力、對外減少虛耗」為原則,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政府的外交最高指導原則為「尊嚴、自主、務實、靈活」,意即: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互不否認,彼此尊重,各盡所能,將外交資源用於參與國際間共同議題之解決。
過去台灣海峽一直被國際社會視為易引爆衝突的地區,若干關於我國國際競爭力評比,也因為兩岸關係存在不穩定因素而受到負面影響。根據國內多次民調顯示,台灣主流民意希望「維持台灣海峽現狀」,專注經濟發展。
兩岸經濟大門打開之後,彼此經濟互賴程度會日益增加,雙方惡鬥的成本也會隨之愈來愈高。因此兩岸倘能達成和平協議,共存共榮,對雙方均有利。「海基」「海協」兩會協商甫於本(六)月恢復,並就兩岸週末包機、大陸觀光客來台達成協議,很快就會付諸實施。兩岸關係之改善已經跨出一步,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思考兩岸如何在國際間「求同存異」之具體作法,一起邁向「共存共榮」。
接下來,在「活路外交」思維下,本人就現階段外交部的施政方針向各位委員報告:
三、 強化雙邊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重點有兩大區塊,一是雙邊關係,包括與邦交國及無邦交國家關係;另一區塊則是多邊關係,亦即參與國際組織及國際會議。
(一) 鞏固與邦交國之合作關係
我國外交除盼「廣結善緣」,提升實質關係之內涵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加強鞏固與現有邦交國之邦誼。
中華民國現有23個邦交國,除了教廷位於歐洲,其他友邦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非洲及南太三個區塊。各邦交國高層與我均維持緊密溝通,本部也建立機制密切注意各國與我邦誼動態。
本人在520歡迎邦交國元首及特使來台慶賀馬總統就職時曾明確表示:今後政府將更致力於鞏固並加強與邦交國之關係,務實推動和各國的合作計劃,協助邦交國改善基礎設施、滅貧、醫療衛生、教育及農漁業技術發展等有利國計民生的計畫,使雙邊關係從政府深入民間。
(二) 加強並提昇與無邦交國家實質關係:
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和我無外交關係,但與我實質關係非常密切,因此,加強並提升與重要無邦交國關係,為本部對外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本年3月我國舉行總統大選之後,台美關係出現若干新契機,例如美國總統布希發表聲明稱我國為「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並派遣白宮前幕僚長卡德率團慶賀我總統就職。
馬總統於就職演說中表示,「我政府將強化與美國此一安全盟友及貿易夥伴之合作關係」。本部現階段正全力推動下列對美工作:(1)致力提升台美互動層級;(2)促請美方繼續依照「台灣關係法」售台防衛性武器;(3)推動雙邊經貿諮商,擴大現有「貿易與投資架構協定(TIFA)」;(4)簽署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5)爭取國人赴美免簽證待遇(VWP)。
台日間地緣接近,擁有許多共同利益,兩國人民商業、文化及觀光交流向來頻繁,例如台灣在日本的留學生人數僅次於美國,日本政界人士更經常應邀來訪。日本基於健全全球防疫網考量,對我國實質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亦向表支持。這些具體事實說明了兩國具有長久堅實的友誼,故我政府重視並盼深化與日本關係。
近來發生我海釣船「聯合號」在釣魚台被撞沉事件,本部除嚴正重申我國擁有釣魚台主權外,並要求日本放人、道歉及賠償。日本方面回應相當迅速,6月13日聯合號船長返國,日方派人向我船長允諾妥善處理賠償事宜,承認過失,表示遺憾。此雖與我方期待有些許落差,但日本方面確已展現相當善意。經本部持續交涉,日方最終正式道歉。我們認為兩國間之爭議都應透過和平方式解決,並已要求日方重開有關漁業問題之談判。
此外,未來本部對日工作亦將著重推動簽署經濟夥伴協定、推廣觀光、強化民間文化交流(特別是青少年交流)、簽署青少年打工渡假協定,以及環保合作等議題。
歐盟及歐洲議會一向關心兩岸情勢,鼓勵以和平方式解決台海爭議,台歐關係有許多可發展的空間,未來本部將進一步推動更緊密之實質關係,包括爭取我國人赴歐免簽證待遇。
東南亞國家與我地緣相近,近年來台商受中國大陸取消「兩稅制」影響,營業成本增加,紛紛轉往東南亞投資。保障台商權益,提升我和東南亞國家之互動往來關係為當前重要工作。此外,東協國家區域整合已逐漸展現動能,我將研議積極爭取加入東協區域經濟整合對話機制,並務實推動有關天然災害防治及反恐等非傳統安全威脅領域之合作。
亞西地區能源資源豐富,是我國發展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夥伴,與我國的石化產業、高科技資訊及醫療技術工業具有互補關係,本部將視區域內各國之特性,充分善用我方強項,與各國共創互惠雙贏。
(三) 加強援外品質,提昇我國形象
世界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及歐洲國家,均以援外作為執行外交政策重要的一環,美、日、歐並有專責機構負責籌劃國際援助事務。
從國際援外標準來看,OECD建議援外比例應達GDP的0.33%,聯合國則訂為0.7%,而我國援外預算佔GDP的0.14%,明顯偏低。
WTO在多哈回合談判後,為促進貿易談判進程,主張由先進發展國家提供低度開發國家「貿易協助」,具體內容包含「技術協助」(Technical Assistance,TA)及「能力建構」(Capacity Building,CB),該倡議亦與我援外宗旨相符合。
台灣現居全球第21大經濟體,編列合理援外預算規模協助開發中國家,不僅有助鞏固邦交,也合乎人道理想。過去兩岸關係緊繃,外交對抗激烈,常使得其他國家有機可乘,浪費兩岸之資源。我們認為應繼續加強援外政策,但應該有效運用資源,確保執行品質,以彰顯我善盡國際社會成員之責任,亦有助提昇我國際形象。
未來本部將審視現行援外政策之效益,評估適當的援贈、貸款與技術協助執行方式,使我國和友邦間的合作計畫可以充分展現成效,塑造中華民國「濟弱扶傾」、「博愛為懷」之良好形象。
四、 務實推動多邊關係
(一) 我已參與之政府間國際組織:維護權益、積極參與、強化角色
目前我國已參與之政府間國際組織共48個,包括:世界貿易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亞非農村發展組織,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艾格蒙聯盟國際防制洗錢組織,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等。本部將積極維護我國參加各組織活動之權益,並協調、鼓勵國內相關部門積極參與各項會議及活動,推動實質議題之合作,強化我國在各組織內之角色和功能。
(二) 務實推動參與具功能性及專業性的國際組織
聯合國及其體系下之各專門機構和組織是國際間公認功能性和專業性最高的組織,但受到中國大陸之阻擾,我迄未能參與。由於聯合國體系組織具有高度政治性,我國爭取參與必須有整體性之規劃。本部將著手研擬策略,在符合「平等」、「尊嚴」之前提下,以「實質參與」為目標,來規劃推動的步驟和方式。基於「功能性」及「專業性」之考量,本部將以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銀行(WB)及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為優先考量參與之目標。
鑒於中國大陸在許多政府間國際組織具相當影響力,其態度往往是我國際參與之關鍵。兩岸關係進一步之改善,應有助我國爭取國際支持。
參與聯合國是我作為主權國家之權益,本部將評估過去推動工作成效,研議調整適當的推動策略。
(三) 積極融入亞太區域合作
我國地處東亞航道樞紐,與亞太地區國家雙邊貿易每年均有顯著成長。兩岸經濟開放之後,預料我國與亞太間之資本及財貨流通也更為暢通。未來本部在雙邊管道之外,亦將以APEC為溝通平台,積極參與亞太地區之各項區域合作,研擬並推動符合我國家利益及亞太整體區域發展之倡議。
(四) 推動環保節能及糧食增產等技術合作
全球氣候變遷、石油和糧價上揚危機現為各國所關切,我們在南太、中南美洲及非洲的友邦受此影響尤深,特別需要及時的協助。本部將研議適當之計畫,和各友邦推動相關合作,共同因應。
五、推動全面性外交,使我國和國際接軌
議會外交、「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及NGO組織參與跨國界議題之討論已成為國際潮流。全球化所衍生之各項問題也需要各專業機關和專家之參與。台灣歷經多次民主進程,各階段來台的移民在台灣這個寶島上,發展出豐厚底蘊的多元文化,而民間參與國際活動的資源與人脈與時俱增。我國的國會、監察機關在國際交流合作上所扮演之角色也更加重要。這些均為我國外交工作增加許多寶貴的資源。未來本部將積極扮演橋樑之角色,使我國在經貿、科技、文化、生態保育、環保、民主、人道救援等領域和國際接軌,為「活路外交」增添動能。
本人亦藉此機會向大院各委員多年來積極參加國際議會組織,與各國國會議員密切交流,推介我國民主成果,表示誠摯之謝意。
六、加強人員培訓,升遷注重專業
全球化之國際大環境不斷演進,中華民國外交工作執行人員也必須提昇本質學能,方能適應新局,擔負使命。因此,外交部將加強各階層外交人員之培訓工作,尤其注意增加中高階主管之人力調配。人員之升遷和派任將充分尊重專業、資歷和才幹。
七、結語
國際情勢瞬息萬變,每個變化都可能演變成為國際事件或紛爭,我們必須運用智慧和耐心掌握解決。本人深刻瞭解大院各位委員對外交部之期許,也體認到國人對提升台灣國際地位與促進國家整體發展之期盼。本人及外交部全體同仁責無旁貸,當全力以赴,與政府其他部會充分協調,循序推動外交工作,也請各位委員繼續支持,並不吝隨時指正,謝謝各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