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外交施政報告(2001/10/08)

  • 發布時間:2001-10-08
  • 資料來源:研究設計會

 標題:外交施政報告


時間:90/10/08 立法院第四屆第六會期
地點:外交及僑務委員
報告人:田弘茂

主席、各位委員、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本人獲邀向 貴委員會報告當前外交施政,深感榮幸。各位委員長期關注外交事務,也給予本部許多寶貴的意見,弘茂謹在此代表全體外交部同仁向各位致上誠摯的謝意與敬意。

  本年九月十一日美國華府及紐約遭受恐怖攻擊後,美國政府已準備發動反恐怖主義的長期行動,國際局勢處於一觸即發的緊張狀態,相信大家都很關心國際情勢的發展,以及對我的可能影響。以下本人將就當前國際情勢的發展、中共對我的外交攻勢、當前外交工作的進展、外交理念的實踐及未來外交工作的展望等幾個方面,向各位委員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委員多予指教與支持。

壹、 當前國際情勢的發展
一、國際安全環境的穩定與不穩定因素
在現行國際體系中,威脅國際安全的主要來源不在強權間的對立與衝突,而在歷史久遠的巴爾幹半島、以阿、印巴、愛爾蘭等區域性的衝突;宗教、種族、分離主義、地緣政治等仍為造成區域衝突的主要原因。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安全威脅的型態已經發生改變,長程投射及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恐怖攻擊等超限戰模式,以及破壞網路通信的資訊戰等,已經使得安全的內涵及威脅的面向出現極大的轉變。

  自九一一恐怖攻擊案發生後,全球安全的議程已經改變,打擊新型態、超越國界的安全威脅已經成為國際間的優先議題,布希政府已體認到單邊主義有其限制,全球安全必須以區域或多邊合作的方式才得以維繫;面對新的國際環境,唯有跨國合作、協商對話及和解合作才能達到互惠雙贏的結果。

二、經濟全球化的動力與阻力
自去年下半年起,世界面臨全球性的經濟成長下降,九月十一日美國遭受恐怖攻擊,重創全球經濟中心的紐約,國際金融市場與商品交易面臨強烈衝擊,加上美國軍事制裁行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或將延遲,如何擴大自由貿易及刺激經濟成長,成為國際間重要的經濟議題。

  世界貿易組織正醞釀新一回合的貿易談判,兩岸可望於明年初正式加入該組織,以兩岸經濟的規模,將有助於擴大經貿全球化的範圍。而「美洲自由貿易區」提議,以及美星、美澳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也有助擴大自由貿易的動力。

  經貿全球化與區域化的趨勢雖無法逆轉,但其深化過程卻也遭遇困難。一九九九年底的西雅圖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以及本年七月舉行的全球八大工業國家會議,都曾引起大規模的示威抗議。顯示經貿全球化的同時,全球化的「反全球化」勢力也日益強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企業利益與勞工權益、南北貧富不均等各種利益衝突,已成為全球化趨勢深化的巨大挑戰。

三、美國新政府及其政策
美國作為當前國際體系的唯一超強,其全球戰略與外交作為,勢將對我外交環境有相當的影響。本年一月下旬美國共和黨的布希總統上任後,在興建全國飛彈防禦系統、修改「反彈道飛彈條約」、聯合國管制小型武器公約、以及京都議定書等議題上,採取與柯林頓政府迥異的外交政策,同時並在若干政策議題上,以密集的諮商方式尋求主要國家的支持。布希政府在國防政策上更加重視遏阻機制及亞太區域安全,並強調美國與亞洲民主盟邦的關係,調整以往以美國與中共關係作為其亞洲政策核心的作法。

  九月十一日發生在美國的恐怖攻擊事件,再度喚起世界各國重視國際恐怖主義的問題,美國政府已將打擊國際恐怖主義、遏止「不對稱戰爭」列為國家安全第一要務,並正動員世界各國支持其消滅恐怖主義的行動。美國何時展開軍事行動?是否獲得國際組織及多數國家的支持?軍事行動的規模及持續時間為何?都將對國際情勢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原已趨緩的世界經濟成長,復甦時間是否因而延遲,以及仰賴中東原油的國家如何確保油源安全等,都是國際間主要關切的問題。

四、東亞區域的挑戰與機會
一九九七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重創的東亞國家,原本即處於艱難的復甦過程,但是上年以來美國經濟的衰退,使出口導向的東亞經濟更為困難。加上中國大陸的高經濟成長與大量吸引外資與技術,使得東亞國家在面臨與中共的強烈競爭下,經濟復甦之路愈顯困難。因此,東協已開始推動與中國大陸合組自由貿易區的構想,希望尋求合理的分工合作地位。

  在安全問題方面,冷戰後亞太地區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與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集體安全機制難以建立,以東協為主的「東協區域論壇」是區域內較為建制化的安全論壇,但是由於其成員國內部的政治與經濟困難,其處理區域安全問題的功能似乎受到限制。最近美國、澳洲及日本加強安全對話的提議,目的似在補充區域安全機制的不足。

  東亞地區的不安主要來自對中國大陸勢力興起的疑慮。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使中共有能力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及對外軍事採購,而其在台海對岸增加軍事部署的作為,申奧成功後帶動的民族主義情緒,以及中國大陸的經濟強勢,都加深其鄰國對此一新興區域強權的不安。
綜合而言,當前國際情勢可以歸納為下列各點:

(一)美國作為唯一的超強,其政策與作為,是影響國際情勢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超越甚至貫穿國界的安全威脅,有賴全球或區域的多邊合作,才能加以預防與解決;
(三)經貿全球化仍為世界主要趨勢,各國在提升經濟成長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反全球化勢力所關切的問題。
(四)東亞各國必須加強區域合作,通力解決區域內的政經問題,尤其應該要加強安全對話與合作,才能因應區域共同面對的安全威脅。

貳、 我國外交的主要挑戰-中共的外交攻勢
毫無疑問的,我國外交的主要挑戰與根本威脅,乃是來自中共在國際活動上的強勢作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有認清中共壓縮我外交空間的伎倆,我才能有效突破中共設下的障礙,爭取國際生存空間。
一、中共的「大國外交」
近年來中共的外交政策目標有二:創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和 以「一國兩制」解決所謂「台灣問題」。為達成這兩項目標,它積極從事「周邊外交」和「大國外交」。中共的「周邊外交」作為包括今年六月主導建立「上海合作組織」;七月與俄羅斯簽訂「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八月提議與泰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九月江澤民訪問北韓,目的即在強化中共與其四方鄰國的關係。

  在大國外交方面,中共的作為包括增加舉辦國際會議的次數,以及密集進行高層出訪。今年以來,中共主辦大型國際會議已達廿二起,其中經濟類佔一半以上,較重要的國際會議包括:「博鰲亞洲論壇」成立大會、「亞歐外長會議」、「上海五國高峰會」、「廿一世紀的中國與世界國際論壇」、以及「APEC」非正式經濟領袖高峰會等。中共也積極推動高層互訪活動,自本年元月到八月間,中共共派出一八四個代表團出訪,今年上半年中共部長級以上高層領導人共有四十四人出訪,訪問國家總數達一二六國次,依受訪地區統計,以周邊國家的卅九國次最多;同期世界各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受邀訪問大陸共計一二六人次,其中以周邊國家的五三人次最多,佔卅七‧三%。

二、中共的國際宣傳攻勢
過去一年來中共高層藉由不同場合宣示「新三句」,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企圖向國際展現它的「新彈性」;並公開宣稱在「一國兩制」模式下,我國可繼續「享有」的條件,企圖以「寬大、仁慈」的姿態對我喊話。然而,這個所謂新彈性其實是舊邏輯,中共仍採取「內外有別」的手法,而「以『一個中國』為預設談判前提」,「以『一國兩制』為預設談判結果」的伎倆也沒有改變。

  中共所謂的「新彈性」,只是拉攏美國的和平攻勢,以及分化我國的統戰策略。中共在對外文宣中仍把我國稱為隸屬於它的地方政府,在雙邊關係及國際組織中仍宣稱擁有對台灣的代表性,也從未停止對我外交空間的打壓、從未停止分化僑界、更從未停止針對我國的軍事活動與部署。新三句可以說只是中共對台「爭取和、準備打、不怕拖」方針的策略運用罷了。

三、中共對我的外交攻勢
中共對我的外交攻勢是全方位的,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