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外交部國際要情彙編2003/5/8

  • 發布時間:2003-05-08
  • 資料來源:公眾外交協調會

一、 布希總統減稅方案的進展及可能影響-(一)布希總統為振興美國經濟,月前向國會提出七千兩百六十億美元的十年減稅方案,由於參眾兩院部分議員主張此時不宜擴大政府財政赤字,最近兩院於是各自折衝協調通過不同方案,參院為三千五百億美元,眾院為五千五百億美元。(二)布希總統對眾院版的五千五百億美元額度表示勉可接受,並稱將可創造一百萬個工作機會。但參眾兩院在該案上的減稅額度差距達兩千億美元,必須尋求折中方案,且減稅案已造成共和黨內部不睦,如果該黨為了堅持五千五百億美元案而向黨內溫和派施壓,則兩年前造成共和黨失去參院控制權的議員脫黨事件可能重演。


二、 伊拉克戰後政治重建的可能發展-(一)有關建立伊拉克新政府的過程,美國擬於兩年內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美英部隊維護安全、執行人道救援及恢復基本民生建設;第二階段由伊拉克臨時政府管理國政、展開重建及草擬憲法;第三階段由伊國人民舉行普選、自行組織政府。(二)鑒於伊國派系複雜、反美意識升高、境內人民排拒海外人士及鄰邦各有不同的利益與企圖等因素,美國若未能妥善處理,也許將導致以下負面發展:1.臨時政府未獲一般民眾及反對團體的支持,政局陷於動盪;2.伊境內各派系另組一政府,與美所主導的臨時政府對峙;3.庫德族尋求獨立,土耳其進行武力干預,導致伊北動盪不安;4.伊國人民反美情緒加深,迫使美縮短駐伊時間,倉促進行政治移交,使民主伊拉克的目標無法完成。


三、 韓國政治情勢的發展-(一)韓國「朝鮮日報」等機構民調顯示,盧武鉉總統自今年二月廿五日就任以來,在國政運作上得到的支持率只有59.6%,遠不及當年金大中的70.7%、金泳三的86.3%。在政黨方面,支持執政的新千年民主黨為33.3%,支持第一大在野黨韓國家黨為28.7%。(二)「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創立新黨已成為新千年民主黨的大勢所趨,韓國家黨改革派議員、中年市民社會領導人、改革國民政黨及無黨派政界人士均將參與新黨創立工作。盧總統表示,他將根據新黨創立工作的進展,再闡明自己的立場。


四、 國際間對中共公開潛艇失事消息的評論-「美國之音」等國際媒體報導:(一)中共五月二日報導其一艘傳統動力潛艇在黃海海域附近訓練時失事,此為中共建政以來首次公開潛艇失事消息,可能是中共軍方想扭轉近期軍醫院一度隱瞞SARS病例的不良形象,此一作為與中共歷史紀錄和以往新聞標準相比,堪稱一大進步。(二)中共軍委會主席江澤民發出唁電哀悼潛艇遇難官兵並慰問遇難官兵家屬,似乎是在胡錦濤等新領導人鼓勵講真話的情勢下,不得不表態以顯示自己並非屬於封鎖消息的領導人,並藉此取信於民。


五、 美國媒體對布希政府內部權力鬥爭的評論-「波士頓環球報」評稱:(一)國防部與國務院為爭奪外交政策的掌控權,已阻礙布希政府外交政策的一致性,由於前眾議長金瑞契(倫斯斐之顧問)批評國務院為「破損之外交工具」,使此一問題浮出檯面。國防部與國務院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但從未像現在如此嚴重,而副總統錢尼的外交班底支持國防部,導致情況更為嚴重。(二)目前政策之爭的癥結在於美國面對世界所發生的問題,究竟應如鮑威爾所主張結合盟友循外交途徑解決,或以武力逕自解決,國防部內部的強硬右派,有如過去的激進左派,持捨我其誰的信念,視改變世界為其國際責任。前國安顧問布里新斯基認為,此一政策之爭主因,在於國防部具有清晰及強烈的戰略觀,非國務院所能比。


六、 美國民主黨總統提名爭取人首場競選辯論會的情形-(一)五月三日,美國民主黨舉辦二○○四年總統黨內提名爭取人首場競選辯論會,九位爭取提名人均受邀出席,其中聯邦參議員李伯曼(Joe Lieberman)及聯邦眾議員蓋哈特(Richard Gephardt)的表現較獲肯定。(二)李氏在經濟及社會議題上提出有力的競選論證,但其中間派的立場是否有助於其在民主黨最早舉行初選各州獲勝,贏得自由派初選選民認同,仍是他表明參選以來各方始終存在的疑問。蓋氏最近提出的全民健保方案成為此次辯論會的討論主軸,顯示他已在民主黨選民一向甚為關切的重要議題上取得領先地位。


七、 韓國將全力發展自主的國防力量-韓國國防部近通過「二○○四年至二○○八年之國防中期計畫」,旨在全力發展自主的國防力量。韓國軍方表示,發展自主的國防力量首須發展尖端性武器和提升情報搜集能力,而不是將駐韓美軍排除在外,但因駐韓美軍已不得不走上階段性裁減軍力的道路,為因應此一趨向,今後韓國必須採取主導的角色,並繼續接受駐韓美軍的支援。(按:韓國即將把駐韓美軍的角色改稱為「戰線伙伴」,並在今後與駐韓美軍的一切協商中,均將使用此一新名詞,以取代有數十年之久的「保護網」乙詞。)


八、 澳洲總理何華德訪問美國所反映的問題-(一)澳洲總理何華德於五月二至三日訪美,布希總統自加州親自陪同何氏搭機飛往德州參訪其農場,承諾將儘快簽署美澳自由貿易協定、公平處理美澳兩國小麥出口伊拉克問題、在亞太事務上給予澳洲戰略支持,並爭取澳洲支持防止北韓將核材料對外擴散。(二)何氏此行所獲待遇及成果顯示,布希政府回報此次美伊戰爭盟國的態勢明顯,預期未來對戰前極力反戰的法、德、俄等國,將有負面行動。此外,澳洲未來在美方主導的北韓核武問題多邊會談中,或將扮演某種角色。


九、 美國決定自沙國撤軍的意義-美國防部長倫斯斐四月底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後宣稱,波斯灣情勢業已安全,美軍將自沙國撤出,僅留一些訓練人員。觀察家認為,美沙關係自「九一一事件」後出現裂痕,在此次美伊戰爭中沙國不僅不同意美軍借境,且在外交上聯合阿拉伯國家全力反戰,而今美決定如沙所願撤軍,並將指揮部遷往沙國眼中釘卡達,頗有報復之意,隨著美國控制伊拉克後將減少依賴沙國石油的供應,美沙關係顯將日趨冷淡。


十、 中亞安全環境可能進一步惡化-「九一一事件」以來,在美國和中亞各國的強大壓力下,中亞地區的回教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雖暫時受到壓制,但中亞各國經濟迄今未見好轉,阿富汗真正和平遙不可期,回教極端勢力和國際恐怖主義的社會及經濟基礎仍然存在,特別是在美伊戰爭之後,美國與回教世界的矛盾加深、與其他強權的步調分歧,中亞未來的安全環境不僅難望改善,且恐將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