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外交部國際要情彙編2002/11/7

  • 發布時間:2002-11-07
  • 資料來源:公眾外交協調會

一、傅高義教授對中國大陸情勢之評論∣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教授(Ezra Vogel)近日表示:(一)胡錦濤歷任黨政要職,為人思想開放、作風謹慎、不搞派系,將是中共史上首位接班成功的第二號人物,至於他接班後是否能強勢領導尚難判斷,須視其與黨內其他領導人的關係而定。(二)據中共高層透露,大陸政治改革自一開始就與經濟改革同列為重大施政目標,但自一九八九年後當局認為改革速度過快、過於放任,尤其俄羅斯的民主實踐成為中國的反面教材,因此當局堅持政改宜循序漸進,原因在於有效的民主政治必須以廣大且受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為基礎,中國大陸尚無實施西式民主的條件。(三)中國大陸近年來經濟迅速發展,科技水準開始提高,十年之後或許有可能輸出造價低廉的汽車等高科技產品,屆時將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但目前其城鄉發展不均、貧富差距極為懸殊。

二、中共聲稱與東協關係進入「三個啟動」的全面發展新階段∣中共副外長王毅近日表示,朱鎔基總理十一月一至四日出席東協高峰會議期間,提出廿七項不同類型的合作建議和設想,簽署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協議,此行推動了中國與東協關係進入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在實現「三個啟動」上,第一是以簽署「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為契機,啟動中國與東協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進程;第二是以發表中國參與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國家報告」為契機,啟動中國與東協湄公河流域開發的全面合作;第三是以發表「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聯合宣言」為契機,啟動中國與東協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全面合作。

三、南北韓關係的新進展∣「韓國國際廣播電台」近日報導:(一)南北韓於十月卅一日至十一月二日舉行紅十字會實務會談,雙方未能就明年二月舉行離散親人會面及尋找在韓戰失蹤的南韓人等問題達成共識,但同意於今年內在北韓境內修建離散家屬會面場所。(二)南北韓於時十一月二日達成協議,同意自明年起合作進行一百萬坪規模的北韓開城工業園區第一階段開發工程,北韓將與韓國現代峨山、土地公社及韓國電力公社簽約,由南韓先提供電力、通訊和工業用水等,待園區興建完成後,北韓將對進駐園區的企業徵收租賃費,然後分階段向南韓償還所欠的經費等。
四、峇里島爆炸事件對印尼的可能影響∣國際智庫「國際危機組織」最近公佈報告認為,十月中旬峇里島爆炸事件對印尼的可能影響如次:(一)政治上,各回教政黨極可能重整旗鼓,在人協議長芮斯領導指揮下,再組「中間軸線」挑戰梅嘉瓦蒂連任總統寶座。(二)軍事上,軍方的影響力可能提升,而使印尼民主化及軍事改革的腳步放緩。(三)經濟上,可能有十五萬人面臨失業威脅,印尼經濟成長率可能向下修正一個百分點。(四)回教方面,溫和派可能被迫與激進派劃清界線,但激進回教勢力是否走上式微之途,殊難論斷。(五)其他方面,印尼政府極可能利用頒佈的反恐怖主義政令,加強對亞齊、巴布亞分離主義的鎮壓。
五、澳洲可能成為第一個將恐怖主義列入農業貿易規則談判的國家∣澳洲外長唐納最近表示:假如歐盟能大幅削減巨額的農業補貼,則對打擊賓拉登及恐怖主義將有所幫助,因為目前歐盟農業補貼政策不僅將發展中國家排除於重要市場之外,也在製造貧窮及滋長對西方國家的仇恨,而授予極端份子可乘之機,歐洲政府必須考慮持續執行現階段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可能帶來的政經後果。由於許多國家以反恐之名遂行國家政策,如俄國藉此合理化其鎮壓車臣叛軍行動,以色列則聲稱其對巴勒斯坦行動為反恐戰爭之一部分,因此澳洲可能成為第一個將恐怖主義列入全球農業貿易規則談判的國家。

六、德國試圖修好與美國的關係∣根據報導:(一)德國外長費雪十月卅日訪美三天,旨在化解德美兩國間的重大歧見,但此行僅獲鮑威爾國務卿出面接待,不但無法與布希總統晤面,甚至國家安全顧問萊斯也不願撥冗相會,顯示兩國關係在短期內將繼續處於冷淡狀態。(二)美德歧見肇因於德國大選期間,施若德總理斷然宣稱即使美國擬對伊拉克動武案獲得聯合國授權,德國也不會出兵;美國對施氏利用伊拉克案作為選戰訴求甚表不滿,甚至認為德國是一個難以信任的盟邦,反美主義很可能成為德國外交政策的長期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