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紅色正方形旗面,正中一個白色十字
- 國慶日:8月1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2002年9月10日(2002年3月3日全民公投通過)
- 語言:德、法、義語及羅曼語
- 首都:伯恩
- 面積:41284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瑞士位於中歐阿爾卑斯山高峰中段,北鄰德國,南毗義大利,西壤法國
- 人口:873萬6500人 (至2021年底,瑞士聯邦統計局資料)
- 宗教:天主教、新教
- 幣制:瑞士法郎(CHF)
- 匯率:約為1瑞郎兌換33.62元新台幣,惟須視匯率浮動情況而定。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rate.bot.com.tw/xrt?Lang=zh-TW)或兆豐商銀(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網站查詢
- 電壓:220伏特
- 主要媒體: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時代報(Le Temps)、每日廣訊報(Tages Anzeiger)
- 國名簡稱(中):瑞士
- 國名簡稱(英):Switzerland
- 政治制度:聯邦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西元1291年現今瑞士中部3邦Unterwalden、Uri及Schwyz為對抗神聖羅馬帝國哈布斯堡王朝組成聯盟,係瑞士邦聯之肇始;1513年聯邦擴大為13個邦;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承認瑞士之獨立地位;1798年為拿破崙所率之法軍佔領並建立瑞士共和國;1848年成為聯邦體制國家後,以新拉丁語的「Confoederatio Helvetica」(赫爾維蒂邦聯)作為正式國名全稱,此為瑞士簡稱為CH之緣由;1848年制定憲法,奠定政府組織、人民基本權利、各邦權限和宗教、語言、文化等問題,瑞士終於形成生命共同體,戮力建設;1874年瑞人受普奧及普法戰爭的刺激,瞭解中央集權之利益,乃修憲法,擴大聯邦權力;1898年聯邦政府編撰民法及刑法,瑞士法典遂告統一。
- 國會:瑞士聯邦國會為2院制,分下議院及上議院,各設有1位議長及2位副議長,任期1年,不連任。
- 內閣:聯邦委員會為聯邦最高行政機關,共設聯邦委員7人分掌7部,聯邦委員由國會議員選舉,任期4年。
- 司法機關:聯邦法院為最高司法機關,由聯邦國會選舉38名全職聯邦法官及19名替補法官組成。
- 元首:聯邦總統、副總統為國家正、副元首,任期1年,每年由聯邦國會推選聯邦委員輪流擔任;2022年聯邦總統及副總統分別為瑞士聯邦外交部長Ignazio Cassis及聯邦內政部長Alain Berset。2022年12月7日瑞士聯邦國會上、下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瑞士聯邦內政部長Alain Berset及瑞士聯邦國防、民防暨體育部長Viola Amherd擔任2023年聯邦總統及副總統。
- 外交部長:Ignazio Cassis
- 主要政黨:瑞士聯邦國會目前共有11個政黨,較為重要者為:瑞士人民黨、社會黨、自由民主黨、中間黨、綠黨、自由綠黨及福音教人民黨。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聯邦國會於2019年11月24日完成改選,組成6個黨團。
上議院46席次,各黨團席次如下:「中間黨團」獲13席,成為該院第一大黨,其次為「自由民主黨團」12席、「社會黨團」9席、「瑞士人民黨團」7席及「綠黨團」5席;本屆上議院23名議員為新任,創下歷年變動幅度最大、女性代表最多(12名),以及平均年齡更為年輕等諸多特色。
下議院200席次,各黨團席次如下:「瑞士人民黨團」55席、「社會黨團」39席、「中間黨團」31席、「自由民主黨團」29席、「綠黨團」30席及「自由綠黨團」16席。 - 社會概況:瑞士人口語言族群分佈約為德語佔62%,法語佔23%,義語佔8%,羅曼語佔0.5%,其它為6%。男性平均壽命達82歲,女性平均壽命達86歲。
- 財政收支:聯邦政府歲入約769億瑞郎,歲出約812億瑞郎 (2022年)。
- 輸出總值:2022年1至12月輸出總值約3,827億瑞郎。
- 輸入總值:2022年1至12月輸入總值約3,410億瑞郎。
- 主要輸出項目:化學及製藥產品、貴重金屬、珠寶及首飾、機器、設備、電子產品、鐘錶產品、精密儀器、能源類產品、運輸工具。(2022)
- 主要輸入項目:貴重金屬、珠寶及首飾、化學及製藥產品、機器、設備、電子產品、能源類產品、運輸工具。(2022)
- 主要出口國:美國、德國、中國大陸、義大利、法國、印度、英國、土耳其。(2022)
- 主要進口國:德國、美國、義大利、法國、中國大陸、奧地利、西班牙、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22)
- 我對該國輸出:17.6億瑞郎(依據瑞士海關總署統計)
- 我自該國輸入:25.2億瑞郎(依據瑞士海關總署2022年統計)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瑞士企業協會(S-GE)
- 與各國關係:瑞士為永久中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雖參加國際聯盟,但不參加國際制裁行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瑞士未加入聯合國,但有常駐觀察員,並加入聯合國世界勞工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TO、糧農組織等非政治性機構。瑞士因恐陷孤立,爰於 2002年全民公投通過加入聯合國,正式成為聯合國第190個會員國;2005年瑞士舉行公投通過加入申根/都柏林公約,並於2008年12月12日正式生效;瑞士為聯合國及其週邊組織之會員國,參與之其他重要國際組織有「歐洲安全合作組織」(OSCE)、「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歐洲自由貿易區」(EFTA)等。2022年6月9日瑞士獲選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2023及2024年非常任理事國。
- 對外政策:瑞士2020-2023外交政策策略:接續既有的外交政策,更有彈性地因應世局變化。四大優先主題:(一)和平與安全:面對多變的國際情勢,瑞士致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橋樑締造者,以促進生活無憂懼、人權保護及經濟繁榮。優先目標為競選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並於2023-2024年獲選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二)繁榮:致力維護世界經濟秩序、保持財政體系運作良好。保持瑞士在教育、研究與創新的領先地位。優先目標為強化並持續發展與歐盟的雙邊關係。(三)永續:在2030議程架構下,致力促進環保、經濟與社會三方面均衡永續發展。重點為將2030議程及全球氣候與環境保護目標付諸實施。(四)數位化:強化數位政府形象。持續發展數位外交政策,強化日內瓦世界數位科技平台領先地位。以創造依據國際法且滿足人類需求的開放、安全的數位環境。瑞士要銳化其在國際數位治理之外交形象,及強化日內瓦之全球領先樞紐地位。放眼世界、著重歐洲是瑞士外交政策的策略目標。
- 時差:較台灣慢7小時(3月至9月日光節約時間較台灣慢6小時)。 2023年日光節約時間自3月26日起。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瑞士代表處、駐日內瓦辦事處、常駐WTO代表團
資料來源:歐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