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藍、白、紅
- 國慶日:7月 14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45年
- 語言:法語
- 首都:巴黎
- 面積:551,500平方公里(包括海外省分共為643,801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法國本土面積約551,500平方公里(包括海外省分共為643,801平方公里),佔全歐盟總面積約五分之一,為西歐地區幅員最大之國家,領海廣闊,專屬海洋經濟區達1千1百萬平方公里。法國地理條件良好,平原約佔全國總面積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白朗峰海拔4,807公尺,為歐洲第一高峰,國土四面臨海,濱鄰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及地中海,海岸線長達3,427公里。
- 人口:法國含海外屬地總人口約有6,740萬人(2021年1月),本土人口約有6,523萬人,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8.28人。居民最多之前五大都市依序為巴黎、馬賽、里昂、土魯斯、尼斯(2021)。
- 宗教:以天主教為主要信仰
- 幣制:歐元
- 匯率:近期歐元幣值有趨貶,以2021年09月計算,1美元約折合0.8352歐元,1歐元約可兌換32.62新台幣。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s://rate.bot.com.tw/xrt?Lang=zh-TW)或兆豐商銀(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網站查詢。
- 電壓:220V,使用圓型、兩孔插座。
- 主要媒體:Le Monde(世界報)、Le Figaro(費加洛報)、Les Echos (迴聲報)、Le Point (觀點週刊)、L'Obs (新觀察家週刊)、L'Express(快訊週刊)
- 國名簡稱(中):法國
- 國名簡稱(英):France
-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一、西元481年克洛維稱王,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時,法蘭克王國分裂;根據843年「凡爾登條約」,法蘭克王國東部形成現在的德國,西部則逐漸成為現在的法國。歷經與英國交戰116年之百年戰爭後,法國於15世紀末逐漸成為中央集權及君主專制政體之國家。 二、1789年7月14日爆發法國大革命,法國民眾及軍隊攻陷巴士底獄,推翻封建制度及君主體制,並逐步建立共和制並推向民主制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至1804年拿破崙成為法國皇帝並建立第一帝國,短暫之共和國歲月為之結束。 三、法國於1848年推翻帝制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由拿破崙三世擔任總統,至1852年拿破崙三世發動政變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帝制再次恢復。1870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再次恢復共和制(第三共和),並一度於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建立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之共產政權「巴黎公社」,但隨即被推翻及血腥鎮壓。法國於1875年正式頒佈共和國憲法。 四、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三共和於1940年被納粹德國所瓦解,戴高樂將軍於英國建立流亡政府,繼續與納粹德國之附庸政體「維琪法國」抗衡。二次大戰後,戴高樂將軍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卻未能改變小黨林立的局面,總計12年之間更換25個政府。1958年阿爾及利亞戰爭爆發,戴高樂將軍宣佈結束舊憲法,推行新憲法(亦即現今法國憲法),第四共和結束,法蘭西第五共和成立,即為現今之法蘭西共和國。
- 國會:參議院及國民議會兩院制
- 內閣:雙首長制
- 司法機關:普通法院及行政法院
- 元首:馬克洪(Emmanuel Macron)
- 外交部長:巴霍(Jean-Noël Barrot)
- 主要政黨:右派:共和人黨(LR);
中間派:復興黨(Renaissance)、民主運動黨(MoDem)、地平線(Horizons);
極右派:國民聯盟(RN);
左派:社會黨(PS)、歐洲生態綠黨(EELV);
極左派:法國共產黨(PCF)、不屈法國(FI)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法國自1958年戴高樂將軍重新制憲成立第五共和並於1962年修憲實施總統直接民選後,政治制度穩定,採半總統制。主要行政、立法權力中心為總統透過總理所領導之政府、參議院、國民議會、憲法委員會等。法國總統係經兩輪投票制直接民選選出,依憲法規定有權任命總理、重要軍事首長、駐外使節及任命由總理提名之政府成員,並有權頒布及簽署法案,或將法案交付全民複決,及主持部長會議、國防最高會議等,總統亦得解散國會,及在非常危機時行使特殊權力(pouvoirs exceptionnels)。現任總統馬克洪(Emmanuel Macron)為第五共和第8位總統,2017年5月當選總統,嗣於2022年4月連任,任期5年至2027年5月。法國總理負責國家政策之制定及執行,領導政府並執行法案(惟其中外交與國防兩項,依法國憲法規定,係法國總統之「專有領域, domaine réservé」),並須為有關政策向國會負責及赴國會兩院備詢。現任總理中間派領袖白胡(Francois Bayrou)於2024年12月13日由總統任命就任。國會分為參議院(Sénat)及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兩院,負責監督政府、研擬及制定法案,兩院倘對法案有歧見時,依法國民議會擁有最終決定權。參議院共有參議員348席,任期6年,每3年以間接選舉方式改選二分之一席次之參議員。國民議會共有議員577席,任期5年,以直接民選方式選出。
- 社會概況:奉行社會主義福利政策
- 財政收支:2023年財政赤字約為1,730億歐元,占GDP的5.5%。
- 輸出總值:5,628億歐元 (2023年)
- 輸入總值:6,164億歐元 (2023年)
- 主要輸出項目:化學產品、金屬類、其他能源、食品、紡織成衣、機械類、資訊及電子類、汽車、電氣設備、香水
- 主要輸入項目:碳氫化合物、金屬類、化學產品、精煉石油、機械類、資訊及電子類、汽車、橡膠塑料、其他與製造業產品、電氣設備
- 主要出口國:德國、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美國、英國、荷蘭、中國、瑞士、波蘭
- 主要進口國:德國、中國、義大利、比利時、西班牙、美國、荷蘭、英國、瑞士、波蘭
- 我對該國輸出:17億9,992萬美元 (2023年)
- 我自該國輸入:42億8,739萬美元 (2023年)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Business France
- 與各國關係:法國在外交上仍具強烈企圖心,以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分參與並協調重要國際事務,惟已意識到面對全球各範疇變化,外交手段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新局,故一方面捍衛傳統價值觀,但作為歐盟一員,在全球治理方面必須務求歐盟內和諧,共同對外,並繼續發揚法國為普世價值先驅,加強海外文化宣傳工作。在英國決定脫歐後,法國將繼續與德國密切合作。不過法國外交政策基本格局有其一貫與延續性,不至因政黨輪替或政府更迭出現重大改變。
- 對外政策:奉行獨立自主之外交政策
- 時差:較台灣慢7小時(3月底至10月底日光節約時間較台灣慢6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法國代表處
資料來源:歐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