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烏干達國旗由六道橫向寬條垂直排列,從上到下分別為黑色、黃色、紅色、黑色、黃色、紅色;第3、4道寬條中間有一白色圓形包圍著烏干達國鳥──灰冠鶴的圖案,面向國旗懸掛的方向。黑、黃、紅三色承襲自烏干達人民大會黨,分別代表非洲人、非洲的陽光和非洲人民的團結。
- 國慶日:10月 9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62年10月25日
- 語言:英語
- 首都:康培拉 (Kampala)
- 面積:241,038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非洲東部之內陸國
- 人口:4,843萬人(2022年)
- 宗教:基督教(45.1%)、天主教(39.3%)、伊斯蘭教(13.7%)
- 幣制:Uganda Shillings (UGX)
- 匯率:1 US$≒3,617UGX (2023/7)
- 電壓:220伏特
- 主要媒體:New Vision官方日報、The Monitor 民營日報、UBC TV 烏干達國家電視台、UBC Radio 烏干達國家廣播台。
- 國名簡稱(中):烏干達
- 國名簡稱(英):Uganda
- 政治制度:總統制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英國勢力於1860年代開始進入烏干達,1888年此一地區由英王室授權英國東非公司接管,1894年英國宣布此地區之Buganda、Bunyoro、Toro、Ankole等地為其保護地。1956年烏國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DP)成立,該黨以建立統一、獨立之烏干達為目標,惟布干達(Buganda)族人則希望仍能於獨立後維持其王國體制。繼DP之後成立之政黨有UNC、UPC等。DP、UPC及布干達議會(Buganda Council)為60年代烏國三大政治勢力。1961年烏干達舉行大選,由DP黨魁Benedicto Kiwanuka暫時出任總理(1961-1962年4月),惟渠不受布干達族歡迎,1962年4月舉行之國會選舉UPC贏得多數,由UPC與代表布干達議會利益之Kabaka Yekka黨(簡稱KY)組聯合政府。1962年10月9日烏干達正式獨立,由UPC黨魁Milton Obote擔任第一任總理。其憲法規定烏干達為布干達(Buganda)、Ankole、Bunyora及Toro等4個自治區所組成之聯邦。1963年烏干達改為單一共和國由布干達王Edward MutesaⅡ擔任虛位元首。1966總統權力越來越大,陸軍參謀長伊迪‧阿敏(Idi Amin)於1971年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在他9年獨裁統治下約有30萬烏干達人喪生。1979坦尚尼亞入侵結束阿敏政權,但彌爾頓‧奧伯托(Milton Obote)當政下的人權迫害同樣導致10萬人喪生,在1985年被趕下台。1986年憲法,總統成為具實權的國家元首,5年一任。現任總統穆塞維尼(Yoweri Museveni)自1986年開始執政,其治理下政經情勢相對穩定。穆氏於1996、2001、2006年、2011年、2016年及2021年多次連任總統。
- 國會:一院制,共427席,其中290席由全民直選,112席婦女,25席由法律保障之特殊團體提名(軍隊10名,身心障礙人士5名,青年5名,勞工5名),另前政府官員可由總統提名。任期5年。
- 內閣:內閣閣員由總統任命。
- 司法機關:設有上訴法院及高等法院。
- 元首:穆塞維尼(Yoweri Kaguta Museveni)總統,由人民直選,任期5年
- 外交部長:奧東戈(Jeje Odongo)
- 主要政黨:執政黨為全國抵抗陣線(National Resistance Movement, NRM),占國會多數席次。民主改革論壇黨(Forum for Democratic Change, FDC)是主要在野黨。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穆索維尼總統取得政權後,內閣部長及國會NRC(National Resistance Council)成員均由總統任命,穆氏於1994年10月8日頒布新憲法,惟預定根據新憲舉行之總統、國會選舉卻一再延後。雖然M總統之各項施政距西方民主、人權標準仍遠,英國等重要援烏國家對渠所謂「無政黨民主」無法苟同。惟穆總統對各派異己採恩威並施政策,多次特赦被捕之反抗軍,且執政十餘年以來烏國政局日趨穩定,經濟成長快速,故西方國家仍公認渠為烏國30年來最賢明民主之總統。烏國於1996年5月9日舉行16年以來首次之國會大選,選舉結果穆氏所領導之NRA以74.2%選票獲得壓倒性勝利,主要係穆氏執政以來,為烏國帶來穩定,並獲得西方國家經援,協助其經濟改革及發展。烏國與肯亞、坦尚尼亞等鄰國組成東非共同體(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惟因各國邊界時生問題,烏國與各鄰國如肯亞、坦尚尼亞、薩伊、蘇丹、盧安達、蒲薩地間存有緊張關係,故EAC仍難有效發揮區域合作功能。
- 社會概況:烏國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3人,大部分人口居住於農村,僅14%之人口住於城市,首都康培拉(Kampala)有150萬人。愛滋病嚴重威脅烏國人民生命。 烏國原有7萬餘名印度、巴基斯坦裔人於境內從事商業,另有9,500位歐洲專業人士,70年代,阿敏執政後亞裔人口幾被全數驅逐,目前已漸有增加趨勢。烏國逐漸從早期的內戰過渡到經濟穩定發展,境內偶有反叛軍作亂,但多發生於部份區域。烏國是非洲打擊愛滋較有成效的國家之一。
- 財政收支:2022年政府財政收入14.23兆美元,支出16.47兆美元
- 輸出總值:US$39.23億 (2022)
- 輸入總值:US$ 96.88億 (2022)
- 主要輸出項目:咖啡、漁產品、茶葉、棉花、花卉、園藝產品
- 主要輸入項目:資本設備、汽車、石油、醫療品、穀類
- 主要出口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肯亞、南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義大利、坦尚尼亞 (2022)
- 主要進口國:中國大陸、印度、肯亞、坦尚尼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甘比亞(2022)
- 我對該國輸出:307萬美元(2022)
- 我自該國輸入:90萬美元 (2022)
- 與各國關係:1962年10月25日加入聯合國。為非洲聯盟(AU)、大英國協、七七集團、不結盟運動組織會員國。1972年阿敏總統驅逐5萬亞洲人,被驅逐者嗣為美、英等國接受。烏國與鄰近國家肯亞、尼日、蘇丹及盧安達等國均有邊界糾紛及難民問題。烏國在穆塞維尼政府主導下,逐漸邁向多黨政治及自由主義經濟,並鼓勵外人投資。目前於烏國首都設有大使館之國家有美、俄、中國大陸、韓國、英國等國。東非共同體(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由肯亞、坦尚尼亞和烏干達、於2000年重新組織成立,三國成立關稅同盟,至2007年6月另加入蒲隆地與盧安達兩會員國。
- 對外政策:採取睦鄰政策,致力改善與鄰國關係;加強與先進國家關係,以獲得優惠的貿易政策、經濟援助及外人投資。
- 時差:較台灣慢5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南非代表處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