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上下兩條藍線,襯托正中央一顆六角藍色大衛之星。
- 國慶日:每年猶太曆以珥月5日,通常在西曆四月或五月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49年5月11日
- 語言:希伯來語、阿拉伯語。
- 首都:耶路撒冷(以色列於1950年宣佈首都為耶路撒冷,惟未獲國際普遍承認,耶城地位具高度爭議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在內均將大使館/代表處設立於台拉維夫)
- 面積:21,946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北角,北接黎巴嫩,東北與敘利亞為鄰,東與約旦接壤,南及西南連接西奈半島,西瀕地中海。
- 人口:967.9萬人(2023.01)
- 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
- 幣制:以幣 New Israeli Shekel
- 匯率:1美元約合3.60以幣 (2023.06)
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rate.bot.com.tw/xrt?Lang=zh-TW)或兆豐商銀(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網站查詢」。 - 電壓:230伏特50HZ(歐規雙圓孔插頭)
- 主要媒體:以色列主要日報:
1.國土報(Ha'aretz)成立於1919年,為以色列左派媒體,並以紮實,高水平的報導而著稱。它由Shocken媒體集團所有,後者還擁有一家出版社和許多當地報紙。
2.最新消息報(Yediot Aharonot)成立於1939年,發行量最高-佔希伯來語報紙讀者總數的三分之二。它是Moses家庭媒體集團的主要組成部分,該集團還擁有一家出版社,生產雜誌和當地報紙。
3. 晚禱報(Ma'ariv)成立於1948年,多年來發行量最大,但後來卻被其競爭對手Yediot Aharonot蠶食。它由Nimrodi家族所有,該家族還擁有一家出版公司和音樂公司,雜誌以及當地報紙。
4.環球報(Globes)是財經日報,成立於1983年,是以色列日報中最晚成立的,在商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5.耶路撒冷郵報:以色列歷史最久的英文報紙,成立於1932年,為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
6.今日以色列報(Israel Hayom):由Sheldon Adelson家族於2007年成立的免費日報,該報立場偏保守右派,因該報係免費派送,可觸及以國約三成讀報人口。
以色列主要電視與電台:
1.以色列廣播局( Israel Broadcasting Authority)負責以色列公營電視臺(第一頻道)及公營廣播電臺(以色列之音)。該局經費由一般收視家庭付費,電臺之廣告收入及政府支付電視之公共服務廣播費。第一頻道電視臺由每日上午6:30開播至深夜一時,為公共電視臺,提供教育、資訊、娛樂性節目,以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及其他語言播出,2017年起改為KAN11頻道。另KOL ISRAEL(以色列之音廣播電臺)擁有8個廣播頻道,廣播內容從娛樂性到新聞性,適合各個階層、年齡之聽眾。該臺亦有短波頻道,以17種外語對外廣播,提供以色列及中東最新消息。
2.第二電視、電臺廣播局( The Second Television and Radio Authority):該局為監督民營之第二電視臺、以及民營地區電臺之機構。第二電視臺創立於1993年,由三大特許財團(新消息報集團、晚禱報集團、可口可樂集團)出資,各負責製作兩天節目之方式經營。2017年11月起,第二電視台為第12及13頻道取代。
3.第9頻道:主要以俄語廣播,目標受眾是自1990年以來移民到該國的超過2百萬俄羅斯人。
4.KAN23教育頻道:希伯來語兒童電視頻道。
該頻道於2018年8月15日開播,並取代了之前的以色列教育電視台。
5. Kan 33(Makan):阿拉伯語電視頻道。
以色列的一個免費電視頻道,代表以色列廣播公司針對該國的阿拉伯社區。該頻道於2017年5月啟動,並取代了之前的33頻道。
6.i24news:英語,法語和阿拉伯語的國際新聞電視頻道。
- 國名簡稱(中):以色列
- 國名簡稱(英):Israel
- 政治制度:以色列政府體系採內閣制並為單一國會,共有120席,依法每四年改選。總理為國家行政首長,由總統授權於國會大選後最有可能籌組新政府之政黨(一般為擁有最多席次政黨)組閣,一般由該黨主席出任閣揆,或經政黨協商決定閣揆人選。總統則為虛位元首,任期七年,由國會議員經秘密投票方式選出;總統職權包括代表國家主持重要慶典、出席國際活動、進行國是訪問,以及任命籌組政府內閣人選。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紀元前1000年左右,猶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建立王國,嗣後分為北方以色列國,南方猶太國。其後該地歷經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及希臘人之統治。紀元後132至135年間,猶太人反抗羅馬統治,受到殘酷鎮壓,死亡慘重,倖存者大多逃往他處,從此猶太人失去祖國,開始過其顛沛流離之苦難生活。 19世紀末葉,流亡世界各地之猶太人即醞釀復國運動,1897年在猶太人赫佐(Herzl)之倡導下,在瑞士巴索(Basel)召開第一次猶太復國運動大會,成立世界猶太復國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勒斯坦經國際聯盟委由英國統治,世界各地猶太人大量遷入巴勒斯坦,激起當地阿拉伯人之強烈反對,因此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間一再發生衝突,英國無力維持治安,乃於1947年4月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處理。同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案,實施巴勒斯坦分治,由原居該地之阿拉伯人及猶太人分別成立國家,將耶路撒冷劃由聯合國委派總督管理。以色列接受此分割統治計畫,但阿拉伯國家力表反對。1948年5月14日英國宣布巴勒斯坦委任統治終止,同日以色列發表獨立宣言,宣布成立以色列國,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及伊拉克等5個阿拉伯國家聯合出兵進攻以色列,此即第一次以阿戰爭;嗣經聯合國調處,以色列於1949年2月24日分別與埃及、黎巴嫩、約旦、敘利亞簽訂停戰協定。以、阿雖暫維持和平,但敵對情勢並未消除,雙方先後又經歷1956年10月、1967年6月、1973年10月四次戰爭。以色列之建國經過,實不啻一部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之鬥爭史。
- 國會:以色列為內閣制國家,國會為一院制,共有議員120席,分設12~16個常設委員會行使立法與監督政府之職權,任期4年,由18歲以上公民投票選出,凡年在21歲以上公民均有資格競選。以色列政黨林立,現主要政黨包括利庫黨(Likud)、未來黨(Yesh Atid)、國家聯合黨(National Unity)、以色列家園黨(Israel Beitenu)、勞工黨(Labor)、夏斯黨(Shas)、聯合妥拉黨(United Torah Judaism, UTJ)、梅瑞茲黨(Meretz)、宗教錫安黨(Religious Zionist)等。依據以國現行法律,參選政黨必須取得3.25%門檻的選票,才能分配國會議員席次。
- 內閣:內閣閣員名單由組閣之執政聯盟領袖決定。
- 司法機關:除最高法院外,下有行政法院、地方法院、勞工法院及宗教法院。
- 元首:以國總統為虛位元首,由國會選出,任期7年,不得連任。總統所屬較重要的權力包括任命總理人選組閣、簽署法律及接受使節到任國書等,現任總統Isaac Herzog於2021年7月7日就職。
- 外交部長:克涵(Eli Cohen)(2022年12月起)
- 主要政黨:利庫黨(Likud)、未來黨(Yesh Atid)、國家聯合黨(National Unity)、夏斯黨(Shas)、聯合妥拉黨(UTJ)、以色列家園黨(Yisrael Beitenu)、梅瑞茲黨(Meretz)、工黨(Labor Party)、宗教錫安黨(Religious Zionist)及阿拉伯聯合黨(Joint Arab List)等。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以色列國會多黨林立,自1948年建國以來,未有任何單一政黨在選舉中取得過半席次,必須籌組聯合政府。聯合政府在不同政治理念的政黨組合下,常呈現不穩定狀態,致頻頻提前大選。
- 社會概況:以色列為移民國家,由來自世界各地之猶太人組成,因此社會呈現多元化。其中來自前蘇聯、東歐國家、北非及中東地區之人數居多。惟以來自歐美之移民居主導地位。財政上仍以來自歐美之移民最具勢力。
- 財政收支:1.依據以色列中央統計局最新資料,2022 年經濟成⾧率雖不如 2021 年表現亮眼,但依然維持穩定成⾧,與 2021 年相較成⾧ 4.6%,表現明顯優於其他 OECD 主要經濟體(OECD 國家平均經濟成⾧率為 2.9%)。民間消費(+7.7%) 、 固 定 資 本 形 成 - 產 業 (+6.4%) 、 固 定 資 本 形 成 - 住 宅 房 屋(+16.6%)、出口(+8%)均呈現明顯正成⾧。
2.以色列近年國內人口持續快速成⾧,2022 年人口成⾧率 2.2%,其中 62%來自於人口自然增加,38%來自國外移民。人口成⾧帶動私人消費增加、對交通運輸和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以及都市擴展與衛星城市興起。2022年購置私人交通工具即佔整體民間消費支出 23%,前述住宅房屋固定資本支出呈現二位數成⾧亦反映此㇐趨勢。以國政府深刻體認到人口快速成⾧將對社會環境帶來的衝擊,因此刻正積極辦理都市計畫、補助住宅更新,並加速推動大眾運輸系統、能源、醫療等民生建設,滿足國內迫切需求。
3.由於俄烏戰爭加劇國際供應鏈緊張、帶動全球物價飆升,加上美中科技戰致中國經濟成⾧趨緩等諸多不利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自 2022 年下半年開始許多跨國科技大廠陸續進行全球裁員、縮減企業開支,以色列高科技界連帶受到衝擊,惟失業率仍維持平穩,顯示以國政府近二年針對國內阿拉伯少數族群及極端正統猶太教人士所推出的高科技人才培育獎勵計畫已見成效。
4.財政部分,2022 年初以色列基準利率為 0.1%,由於全球通膨因素,以國央行於 2022 年 4 月首度升息,之後頻頻調升,盼發揮抑制國內通膨的效果,截至 2023年 2 月已是第 8 次升息,基準利率已調高至 4.25%。 - 輸出總值:約725億美元(2022年)
- 輸入總值:約1,077億美元(2022年)
- 主要輸出項目:機械及電機設備、化學品含藥品、鑽石珠寶、光學計量及醫療器材、橡塑膠
及其製品、航空器及運輸工具 。 - 主要輸入項目:機械及電機設備、礦產品、化學品含藥品、交通運輸設備及其零件、鑽石珠
寶、橡塑膠及其製品、食品飲料 。 - 主要出口國:美國(25.5%)、中國大陸含香港(6.3%)、印度(5.3%)、英國(4.3%)、愛爾蘭(3.5%)
(2022) - 主要進口國:中國大陸含香港(12.2%)、美國(8.9%)、德國(6.6%)、瑞士(5.6%)、土耳其(5.3%)
(2022) - 我對該國輸出:11.24億美元(2022)
- 我自該國輸入:21.54億美元(2022)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Federation of Israel of Chamber of Commerce 以色列全國總商會
http://www.chamber.org.il
Tel:972-3-5612444
Fax:972-3-5612614
⊙Israel Export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stitute 以色列出口協會
http://www.export.gov.il
Tel:972-3-5412830
Fax:972-3-5142902
⊙Israel-Asia Chamber of Commerce 以亞商會
Tel:972-3-6200535
Fax:972-3-6202513 - 與各國關係:目前與全球超過160國建交,2020年在美國總統川普行政團隊斡旋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蘇丹及摩洛哥等國邁向關係正常化。其他與以色列毗鄰之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等仍為敵對國家,約旦西岸及迦薩(哈瑪斯組織)亦仇視以色列,因此以色列可謂腹背受敵,隨時處於備戰狀態。目前以、阿雙方在東耶路撒冷問題、巴勒斯坦難民返鄉、猶太屯墾區撤離等問題上膠著。
- 對外政策:以色列對外關係政策是:保持與西方國家傳統友好關係,維護與美國的戰略盟友地位;積極發展與獨立國協各國和東歐國家的關係;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力圖實現與阿拉伯國家的和解;同時亦拓展與非洲、亞洲各國的關係。
- 時差:晚我國六個小時,但在夏季日光節約時間時則晚我國五小時。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以色列代表處
資料來源:亞西及非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