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旗說明:白色五角星形,底色為黃、綠、紅三色橫幅
- 國慶日:1月4日
- 加入聯合國日期:1948年4月19日
- 語言:緬甸語
- 首都:奈比都 (Nay Pyi Taw)
- 面積:約 67 萬 6000 平方公里
- 地理位置: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大陸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
- 人口:54,465,000 人 (2020 年 01 月緬甸勞工移民暨人口部 (MIP) 資料)
- 宗教:89% 民眾信仰佛教,另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各約佔 4%
- 幣制:緬幣 (Kyat)
- 匯率:2022年 5月之官定匯率為 1 美元兌換 1,850 緬幣 「詳細匯率資訊建議至臺灣銀行(http://rate.bot.com.tw/xrt?Lang=zh-TW)或兆豐商銀(https://www.megabank.com.tw/personal/foreign-service/forex)網站查詢」
- 電壓:220V,插座型式多樣(雙叉扁平、雙叉圓形、三叉扁平等均有)
- 主要媒體:全國發行之報紙有「緬甸之光」、「緬甸環球新光報」及「鏡報」。官辦廣播有「緬甸之聲」,另有「緬甸電視」及「妙瓦底電視」2個電視台。
- 國名簡稱(中):緬甸
- 國名簡稱(英):Myanmar
- 政治制度:聯邦總統制,兩院制議會,任期 5 年。緬甸內閣計 24 位成員,總統為內閣最高行政首長。緬甸法院及檢察院共分 4 級,最高法院及最高檢察院下有省(邦)、縣、鄉鎮區 3 級法院及檢察院
- 建國簡史/歷史概況:緬甸於 1044 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 3 個封建王朝。19 世紀英國發動 3 次侵緬戰爭後佔領緬甸,並於 1886 年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之一省,1937 年緬甸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王任命之總督統治。1942 年 5 月緬甸被日本佔領,1945 年 3 月全國起義,國土光復。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8 年 1 月 4 日緬甸宣布獨立。緬甸獨立後之歷史大致可分為以下四個時期:
(1)「獨立建國」時期 (1948-1962 年);
(2)「社會主義軍事獨裁」時期 (1962-1988 年);
(3)「軍事獨裁」時期 (1988-2011 年);
(4)「改革開放」時期(2011-2016 年);
(5) 民選政府時期(2016-2021年2月) ; - 國會:民選政府時期為兩院制議會,任期4年,上院224席,下院440席,共664席。
- 內閣:民選政府時期緬甸內閣計 24 位成員,總統為內閣最高行政首長。
- 司法機關:緬甸法院及檢察院共分4級,最高法院及最高檢察院下有省(邦)、縣、鄉鎮區3級法院及檢察院。
- 元首:溫敏 (Win Myint)為民選政府總統
- 外交部長:翁山蘇姬為民選政府外交部長
- 主要政黨:緬甸有90餘個政黨,具全國性規模者為「全國民主聯盟」(NLD) 及「聯邦團結發展黨」(USDP)。在翁山蘇姬領導下,「全國民主聯盟」於2015年11月大選取得壓倒性勝利,成為緬甸第一大黨。2020年國會大選「全國民主聯盟」再度贏得多數選票。
- 一般政情/政治情勢:緬甸為軍事獨裁國家,國內對政治活動管制極嚴。由於歐美等國家之壓力,緬甸於2010年11月舉行聯邦議會大選,並釋放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翌(2011)年4月,緬甸成立所謂的「文人」政府。2012年4月1日,緬甸政府舉行國會及省、邦議會補選,翁山蘇姬領導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角逐44個議席,被視為緬甸近23年來首次民主選舉,對緬甸民主進程具重大意義。 2015年11月8日緬甸舉行國會選舉,由「全國民主聯盟」(NLD)勝選,取得國會多數席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 2016年3月15日緬甸國會選舉正、副總統,由「全國民主聯盟」(NLD) Htin Kyaw獲選為總統。2020年11月國會選舉「全國民主聯盟」(NLD)再度贏得多數選票。
- 社會概況:緬甸民風純樸,社會風氣大致良善,惟近年受政治局勢及經濟衰退影響,社會治安有惡化趨勢
- 財政收支:財政收入約8兆9125億緬幣,財政支出約12兆5504億美元 (2016 財政年度)
- 輸出總值:2021年財政年度緬甸出口總金額為151.28億美元
- 輸入總值:2021年財政年度緬甸進口總金額為143.17億美元
- 主要輸出項目:主要出口項目有天然氣、成衣、豆類、木材、礦石、漁產品、稻米和生橡膠等
- 主要輸入項目:主要進口產品為機器及運輸設備、礦油、基本金屬、電子及電機產品、食用油、人工合成纖維紡織原料、塑膠製品、藥品、肥料、建材及消費品等
- 主要出口國: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泰國、印度、德國、韓國和日本
- 主要進口國:主要進口來源地為中國大陸、新加坡、泰國、印度、馬來西亞、越南、韓國及印尼
- 我對該國輸出:2021年緬甸自我國進口金額約為1.72億美元
- 我自該國輸入:2021年緬甸出口至我國金額約為6,200萬美元
- 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我外貿協會並於2013年11月4日在仰光成立台灣貿易中心,以協助我商拓銷緬甸市場。緬甸本地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包括:MYANMAR INDUSTRIES ASSOCIATION, MYAMMAR GAR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MYAMMAR RICE MILLER'S ASSOCIATION
- 與各國關係:緬甸迄至 2020 年已與 121 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並在 46 個國家設有大使館及 4 個總領事館,另在紐約 (常駐聯合國)、日內瓦 (常駐世界貿易組織) 及雅加達 (常駐東協) 設立代表團。緬甸於 2014 年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成功舉辦第 24、25 屆東協高峰會、第 9 屆東亞峰會、「東協+1」、「東協+3」等系列會議。
- 對外政策:緬甸一向標榜獨立之外交政策,NLD政府於2016年3月執政後,翁山蘇姬先後訪問寮國、泰國、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與各國領袖會談,並於9月21日首度以緬甸實質領袖身分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大幅提升緬甸國家能見度。
- 簽證資訊:觀光/商務簽證
1. 辦理觀光簽證入緬可停留28天,商務簽證入緬可停留70天。
2. 目前國內旅行社一般委請香港指定旅行社向緬甸駐香港總領事館代辦觀光簽證,需5個工作日左右。
3. 辦理緬甸電子觀光及商務簽證可參考緬甸移民暨人口部電子簽證網站,網址為http://evisa.moip.gov.mm/。
4. 申請緬甸電子簽證應注意事項及相關規定如下:
(1) 國人因觀光前往緬甸,得憑效期6個月以上之普通護照上網(evisa.moip.gov.mm)付費申辦單次、停留期限28天之電子簽證。
(2) 國人因商務前往緬甸,得憑效期6個月以上之普通護照上網(evisa.moip.gov.mm)付費申辦單次、停留期限70天之電子簽證
(3) 觀光及商務申辦步驟:
A. 於evisa.moip.gov.mm網站申請觀光簽證以英文填寫個人資料、上傳3個月內之彩色2吋證件照片檔並以信用卡(VISA、MASTERCARD或美國運通卡)方式繳交規費;觀光簽證費用為50美元,商務簽證費用為70美元。
B. 於evisa.moip.gov.mm網站申請商務簽證除需以英文填寫個人資料、上傳3個月內之彩色2吋證件照片檔外,尚需上傳緬甸公司「邀請函」(Letter of Invitation)及「公司註冊證明」(Company Registration)之掃描檔。
C. 若申請獲准,緬甸移民暨人口部將於3個工作日內以電子郵件方式寄送核准函(Approval Letter),申請人須自行列印核准函(黑白或彩色皆可,惟須清晰可判讀),並於抵達緬甸後向移民官出示(無須前往落地簽證櫃檯申換紙本簽證)。
(4) 注意事項:
A. 緬甸觀光電子簽證適用目的僅限「觀光」、商務電子簽證僅限「商務」;若國人因探親等其他需要赴緬,仍須循既有方式辦理紙本簽證。
B. 持電子觀光/商務簽證僅得於「仰光國際機場」、「奈比都國際機場」及「曼德勒國際機場」入境,不得在海、陸口岸入境。
C. 電子簽證效期90天(自核發日起算,90日內可持該簽證入境,入境後持觀光簽證可停留28日,持商務簽證可停留70日),逾期未使用視同作廢,不得要求退費。
D. 申請電子簽證時所填資料需與護照登載內容相符,否則可能遭拒絕入境。
E. 無論申請准駁與否,已繳規費概不退還。
F. 相關資訊仍以緬甸移民暨人口部電子簽證網站(evisa.moip.gov.mm)網站公告者為準。
G.因應武漢肺炎注意事項:
緬甸外交部依據「中央防治新冠肺炎委員會」(The Centr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Control and Treatment on COVID-19)於2022年1月31日發布之公告,宣布各相關中央部會目前已實施並原訂至1月31日截止之各項管制措施將延長至2022年2月28日,主要包括:
(a)停止核發所有外國國民各種入境緬甸簽證(包括社會訪問簽證), 但派駐緬甸外交人員、駐緬甸聯合國官員及進出緬甸的船隻和飛機機組人員除外;
(b)停止給予「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國國民免簽入境緬甸待遇, 但持有外交及公務護照人員除外;
(c)進出緬甸的船隻或飛機的機組人員也可向緬甸駐外使領館申請入境簽證,同時須遵守緬甸政府最新防疫准則和規範;
(d)外國旅客倘因緊急公務或具充分事由須入境緬甸,可與最近之緬甸駐外使領館聯繫,試洽辦特別入境許可。 - 時差:慢 1 小時 30 分(GMT +6.5)
- 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駐緬甸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資料來源:亞東太平洋司